浙江在线健康网09月01日讯 (见习记者 翁含露 通讯员 徐康 李彬)熊孩子终于要开学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最近,全世界的父母都要乐疯了,以下是在某社交媒体上晒出的部分照片:

校车还没开走,夫妻俩已忍不住举杯庆祝,终于可以过二人世界了。弱弱地问一句,这一天的橙汁是不是特别好喝?

“因为邻居家的小伙伴也是今天开学,我妈妈和他妈妈成为了好朋友了,真不懂为什么!她们说离开学还有0天,替我们感到悲伤,然后笑着跳了起来。”

就连小S也在8月28日留言“我太开心啦!我女儿明天开学!”网友直呼: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由此可见,熊孩子们在家有多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了——收拾好的房间,转眼间又变得鸡飞狗跳,又或者宅在家,永远不知道让电视、电脑、手机、iPad休息一下,“懒人”状态终惨遭嫌弃……所以,经常有学生说,放假前三天才是亲妈生的。
开学进入倒计时,最近这些天就陆续有家长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咨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重度迷恋电子产品的,过完暑假担心学习成绩的,还有一提写作业就发脾气、摔东西的……”周主任说,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患了类似“暑期综合征”或是“开学焦虑”。

老爸一气之下摔碎了iPad屏幕,
儿子盖上几层保鲜膜继续玩……
有个上四年级的小男生,周主任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暑期父母都要上班,爷爷奶奶又管不住,捧着电子产品玩游戏就上了瘾:说好的玩1小时就休息,不听,又继续玩2小时,3小时……有时甚至趁半夜爸妈睡了,还要偷偷摸摸躲在被窝里玩。
“眼睛都玩坏了,太不听话了。”小男生的爸爸说,一气之下把iPad摔在地上,屏幕都摔碎了。
没想到儿子见状仍不死心,为了不让屏幕碎渣伤到自己,到厨房拿了保鲜膜盖上几层继续玩。老爸气得说不出话,难道怪iPad质量太好了吗?
周主任说,这样自控能力不好的孩子太多了。今年9月初杭州将迎来G20,孩子暑假多了一周,不少家长也难得休假,相比较往年“小鬼夜行”的漏夜赶作业现象,暑假之末来一趟出门旅行似乎对熊孩子们适应开学状态的能力更具挑战性。
“出门旅行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别忘了出游之后孩子即将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对此,周主任建议各位家长,如果自家孩子平时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就不要把假期的日程排太紧,比如提前几天回家,留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
在这几天内,争取帮孩子制定和开学后一样的作息时间——几点起床,几点开始看书、学习,几点放松,几点吃饭……不然到了真正开学,生物钟就来不及调整了,习惯了晚睡晚起,在语数英等主课居多的上午就该睡过去啦!
一提作业就发脾气,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警惕焦虑症
“暑期综合征”、“开学焦虑”都只是网络用语,算不上真正的医学专有名词。
但周主任提醒广大家长,特别是对于青春早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了,自控能力却来不及跟上,这个阶段容易产生烦躁、发脾气等焦虑情绪,严重的就可能发展成焦虑症。
马上就要开学了,作业才完成一半不到,搁谁谁不急?有一些烦躁不安是正常的,但一提作业就发脾气,盯着做作业还是静不下心,甚至动不动就威胁要离家出走,做家长的就要注意可能是焦虑情绪作祟。
对于做作业,“拖延症”不陌生,与其在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不停催促,一开始就注意提醒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周主任同事的儿子,今年要上5年级了,成绩处于中上游,每次放长假,作业都是每天按计划做一部分。期间,考虑到儿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就报了网球培训班加强身体素质,绘画课完全就是兴趣爱好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安排井然有序……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周主任同事说,儿子的自控能力其实并不好,平常夫妻俩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教他学习上的东西,也没有施以“特别”的育儿方法,但必要的沟通和指导还是不少的。
就拿暑假作业来说,不能一味强调写作业的速度、作业有没有做完等等,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虑,比如“作业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哪些困难提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解决?也可以和同学讨论,可以问问老师”等等。

对孩子而言,因材施教最好
对家长而言,量力而行便可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学霸不常有,想培养学霸的家长经常有。
上个礼拜周主任还碰到一位“小升初”学生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课业成绩一筹莫展。事情是这样的:
她儿子呢,今年考初中没上重点学校,本就成绩平平,摸底考试后排名处于中游倒也在情理之中。但夫妻俩期望却比较高啊,听说排名学校前五十就能保送进入重点高中,四处打听一对一的暑期家教培训,最后咬牙花了5、6万找培训老师把语数等主课重点辅导了一遍。
“我们都是工薪阶层,这大把的钱花下去,要是成绩保准能提高,倒也值了是不是?就怕成绩这东西,不是说好就能好的呀!”家长的担心成真了——孩子上了几堂课,觉得老师太严格,太凶,不喜欢,死活不愿意再去。
“这么贵的学费都交了,你现在说不去?就不能坚持一下么?”经过软磨硬泡、好言相劝加适当许诺,孩子这才勉强答应。当然了,一个暑假下来,效果并不明显,一家人心里都不舒服。
“有些孩子,他(她)的天赋可能不一定在学业上,父母逼得太紧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相对宽松的氛围和有兴趣的学习反而会事半功倍。”周主任说,对孩子而言,因材施教最好,而对于家长而言,量力而行便可。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金钱和精力,而是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