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尉洁婷通讯员鲁青) “一定是上天听到了我的祈祷,所以他才能平安!”急性肝衰竭、人工肝失败被下病危通知书。6月1日前,小丽(化名)的朋友圈全是对男友小张(化名)的祈祷。幸运的是在重度昏迷了20天时,浙医二院恰好有合适的肝源,小张被连夜从安徽合肥送入浙医二院,马上接受肝移植手术。
如果不是主办方的介绍,我一定会把眼前这个看上去一切正常,白皙文静的31岁男子当成是记者同行。但其实他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位幸运的肝移植患者小张,离他接受移植手术也不到半年的时间。
今天上午,“‘移’路同行,相信明天会更好!浙医二院第二届移植患者健教会”聚集了一百多位移植患者,通过一年一度的聚会,共庆重生。
浙医二院移植团队
稀缺的供体幸运的患者专业的医疗团队
31岁的小张在国有单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除了在高中时被检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外,身体并没什么不适。但是今年5月份突发的急性肝衰竭,几乎让他的家庭陷于崩溃。“其实我自己都不太清楚那时候发生了什么。”20多天的重度昏迷,人工肝换肝效果不好,安徽合肥的医院也下了病危通知书,如果没有合适的肝源那等待小张的可能就是“英年早逝”。
小张是幸运的,连夜的手术、2进ICU最终转危为安、住院1个月就出院,现在只需要定期抽血服药,小张的生活已经与常人无异。他的主刀医生、浙医二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梁廷波教授也感叹他的幸运。
“对于大器官移植来说,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以我们浙二为例,我们的心、肝、肾的移植,手术成功率是100%,病人的存活率也在95%以上,而且我们的费用也是不高的。”浙医二院副院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梁廷波教授表示,在器官移植领域,技术是成熟的,但供体实在是太珍贵了。
据资料显示,每一个供体的背后是约150-200位需要接受移植的患者,而在中国,器官捐献的比例是1.6/1000000。
为什么要开移植者大会?一方面是希望移植患者们可以通过聚会相互交流,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情感上能有更多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向社会展示这些“重获新生”人的美好,让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器官捐赠的队伍中来。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浙二的器官移植团队汇集了国内优秀的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部、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临床药学等多学科医护专家,可同时完成心脏、肝脏、肾脏及眼角膜的同台捐献及移植手术。医院对移植团队进行了科学整合和精细打造的同时,加速康复全面推广,劝捐团队用心专业,响应机制及时成熟,以致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在移植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大大降低。
赠与他人“生命之礼”之后,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是我的捐献卡。”严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对他来说每一次与捐献者家属的沟通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病情可能变化、家属心理可能变化、受体也可能变化,这一切让他的工作十分艰难。
“虽然很难,但想到一旦家属同意器官捐赠,那就可以救3、4个人。”严磊坦言这是他一直还在坚持的信念。
从2012年到2016年12月5日,浙江省共接收器官捐赠605例,2016年的器官捐赠已经170多例,浙江省红十字会副会长高翔表示,今年有望达到200例。
“如果每年能有两三百例的器官捐赠,那我省的大器官移植就可以得到缓解。”在浙江省红十字会副会长高翔看来: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社会的舆论引导;另一方面对这些已经捐献器官的家庭,我们应该做更多。
年轻力壮、突遭变故——对于不少器官捐赠的家庭来说,家中顶梁柱的突然离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要怎么继续?
“在很多时候,一旦了解到捐赠家庭有就医等方面的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协调医院来帮助这些家庭。”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严磊说,他们总是尽可能动用一些“关系”,来帮助这些家庭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虽然受体不知道是谁捐赠了这些珍贵的器官,但是浙江省红十字会副会长高翔在今天的会上表示:为所有的器官捐赠者建一个公共的场所,让受捐者可以去缅怀这些授予他们“生命之礼”的爱心人士;推动立法,对捐赠者在法律上给予肯定、褒奖和激励;对于那些捐赠者的孩子,能有公益的基金支持他们完成学业,不至于因为贫困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