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多月前,要不是陈频医生在上门随访时发现了她心电图存在异常,马上为她联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专家,韩奶奶现在可能已经在鬼门关徘徊了。
韩奶奶说,这都要得益于她与陈医师签订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
去年6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浙江要有一半人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截至目前,全省11个地级市和82个县(市、区)政府均已出台签约服务文件,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91%,规范签约人数901.5万,规范签约率18.78%。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诊疗人次占总门诊人次50.01%,比2014年增长了1.31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全省基层就诊比例首次提升。
越来越多像韩奶奶这样的人,感受到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医生”有多好。
上门随访,抓住了一张“狡猾”的心电图
签约医师:陈频
地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韩奶奶家住杭州江干区,是一位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近两年因为总是突发头晕而先后住院3次,出院后头晕依旧会经常发作。2014年12月,她与陈频医生签约。
一年多来,陈频医生每隔两个星期,就会到韩奶奶家进行随访,时时关注她的血压、血糖和头晕情况,并嘱咐身体一有不舒服就马上联系她。
今年4月13日,韩奶奶感觉头晕再次加重,陈医生和护士马上带着心电图机,来到韩奶奶家给她做了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并让护士回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将心电图上传到江干区区级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进行诊断。
没过10分钟,心电图诊断结果马上传了回来:HR120bpm,心房扑动2:1至4:1传导,ST-T改变。“我考虑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如果发现不及时,就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陈频说。于是,她马上通过“远程预约平台”,为韩奶奶预约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的专家。
“真的很感谢陈医生及时发现了异常的心电图,否则后果真是不敢想。”经过检查,韩奶奶被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浙医二院的专家马上为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治疗。
出院后入住“家庭病床”,在家享受住院服务
签约前后,就医费用每月省了2000多元
签约医生:郑友清
地点: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深切感受到签约医生带来便利的,还有久卧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周大伯。
周大伯家住凯旋街道凯林巷,现已85岁高龄,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做过脑瘤切除术、股骨头置换术,长期卧床20年。平时需定期更换导尿管,监测血压和血糖。因为其老伴年迈,周大伯的日常起居只能靠保姆照顾。
平时,他每月都必须呼叫120救护车,送他去大医院换导尿管,这样来回折腾既费时,又消耗了体力,经济上负担也比较大。
得知上述情况后,江干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管理中心立即让郑友清医师及其团队一起前往周大伯家,了解他的具体护理需求,为他建立了家庭病床。现在,每周三,姜永乐都会上门为老人更换导尿管,并进行日常健康检查和血压血糖监测。涉及医疗费用,按照社区的结算标准进行医保报销。
“签约前,我父亲每次去医院换导尿管需花交通费、护工费、医疗费用500多元,签约后,总费用医保结算完,个人就不用再自负别的费用了,真的省了很多。”周大伯儿子说。
“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正成型
将进一步打造“20分钟服务圈”
无疑,“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在浙江正渐渐成型。
而这背后,是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同步提升。在机构规范化、示范化创建中,浙江创建了28家全国和137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级规范化称号。累计建成108个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应用200项卫生适宜技术,创建181家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
2015年基层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0.9万人,每万服务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76人,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比例增加13.3%,基层卫生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截至目前,招聘万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员6800人,基层机构定性定编新增编制数5.15万人。
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处处长胡玲表示,接下来,基层卫生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的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加提高,为浙江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基层卫生人员队伍依旧是重点,2017年仍将继续实施新一轮公开招聘万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计划,全面开展“5+3”和“3+2”模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骨干师资培训。
另外,针对现阶段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改善乡镇卫生院值班用房,支持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建设。适度集聚中心镇医疗卫生资源,积极培育形成200个左右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服务能力的中心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和“20分钟服务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设置,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通过驻村医生、巡回医疗、流动医疗车等形式实现服务全覆盖。鼓励和支持个体诊所、门诊部等,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