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甲肝曾经是威胁浙江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1988年全省报告甲肝病例21万余例,死亡167例,发病率高达500/10万以上(即平均每一千人中就有超过5个人得甲肝)。此后,经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后,尤其是2008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疫苗免费给全省适龄儿童接种,随后甲肝发病率显著下降,2014年以来全省年报告病例不足500例,2016年全省甲肝发病率降至0.86/10万,是高发年份(1988年)的1/158,且已经连续9年无因甲肝死亡的病例报告。
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省曾是乙肝的高流行地区。199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浙江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1.61%,即平均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针对乙肝高发态势,浙江省大力推行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早在1992年就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正式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2007~2008年,浙江省在国内率先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为提高母婴阻断效果,2009年7月1日起全省统一使用10微克乙肝疫苗替代原5微克乙肝疫苗为新生儿进行接种;2010年,浙江又出台了《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指导意见的通知》,用于指导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并于2012年启动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以加强阻断效果;2016年,浙江启动了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免疫后血清学监测试点项目,在永康市和台州椒江区试点研究评价儿童乙肝母婴阻断效果,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乙肝母婴阻断策略。
当前,浙江乙肝感染率和人群携带率均大幅下降,已经从高流行区转入中低流行水平,尤其儿童乙肝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浙江省2016年乙肝的发病数(13869例)比2004年(44022例)下降了68%,发病率下降了73%(从2004年的94/10万下降至2016年的25/10万),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下降了90%(从2004年10/10万降至2016年的1/10万)。
根据最新一次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年浙江省1~2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06%,较1992年下降90%,其中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从1992年的10.98%下降至2014年的0.41%(下降了95%)。据此测算,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全省每年可减少5~6万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累计减少数百万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全省每年投入逾700万财政用于采购乙肝疫苗,平均每年接种逾240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