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位弯腰驼背的老人走进了邵逸夫医院骨科赵凤东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苍老、严重驼背、步履蹒跚是老人给赵凤东的第一印象。老人姓刘,70多岁,驼背已经10多年了。
在这十多年里,刘大妈驼背的情况日益严重,伴随而来的是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反反复复,特别是站立或行走时,往往疼得她倒吸冷气。一年又一年,这老毛病变本加厉,折磨得刘大妈彻夜难眠。“凌晨3点准时痛醒,然后睁眼到天亮,又是一身冷汗。”这般煎熬让刘大妈痛不欲生。
赵凤东介绍说,腰痛常见的病因有腰肌劳损、小关节紊乱、椎体滑移、严重骨质疏松症、椎间盘突出症等等。然而,根据刘大妈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入院后的影像学检查,以上的病因均可一一排除。
“疼痛的根源可能在脊柱序列里。”赵凤东拿着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解释,刘大妈的脊柱严重后凸畸形,使她整个人的负重重心前移,导致脊柱前半部分受到异常的应力压迫。这个应力会不断增加,使得脊柱后凸畸形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导致后凸进行性加重。
更严重的是,这个异常的应力会持续刺激脊柱周围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腰背肌肉不断脂肪化、纤维化,再加上年纪大了,多多少少有些骨质疏松,便造就了刘大妈的“不能承受之痛”。
事实上,像刘大妈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诱因往往是年轻时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按照老人的观念,疼痛熬一熬就过了,因此一拖再拖,等到实在受不住了才来医院治疗。
“要缓解腰背部疼痛,需要重建脊柱序列,也就是通过手术进行脊柱矫形。”脊柱矫形,是骨科脊柱领域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舞蹈,风险非常大。”赵凤东告诉记者,手术最大的挑战在于保护神经,稍有差池,会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大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即使是术后,也会有脊柱失衡、应力过大钉棒断裂等可能。
手术很顺利,术后第1天,刘大妈就感觉腰背部轻松了很多,也不像以前那样疼痛了,术后一周,她就顺利出院了。
现在强体力劳动已不多见,但是否意味着年轻一代就没有驼背腰痛的风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办公族,以及手机不离身的低头族,都需要敲响警钟。“腰背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容易产生肌肉疲劳,导致脊柱不稳定。”
赵凤东建议,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一些细节,如办公时坐的椅子不要调得太高,双脚要能平放在地上,同时最好给自己的办公椅加个腰垫。无论走路或者坐着都要注意挺胸收腹,因为这样的姿势能够增加肌肉对脊柱的支撑力量,从而对脊柱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要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电脑的位置不能过低,每工作1-2小时休息一会儿,舒活舒活筋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卧床阅读、看电视;尽量避免弯腰搬重物;平时可以去健身房练练瑜伽,如果有条件可以多去游泳,游泳是锻炼腰背部肌肉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