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共涉及660个项目,主要调整儿科门诊、住院诊查费。
县级以上儿童医院和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儿科诊查费门诊加收10元/次、住院加收10元/日。
综合医疗服务类中的“一般检查治疗项目”,临床诊疗类中的“有创活检和探查项目”、“临床手术类项目”,“部分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项目”,6周岁及以下儿童在原价格上加收30%;调整后的儿童医疗服务价格按“四舍五入”法,单价20元(含)以下的保留到角,单价20元以上的保留到元。
举个例子,原来打屁股针,医疗服务收费是1.5元,而调整后价格是1.95元,涨了0.45元;门诊挂水原来医疗服务收费是8.5元,调整后价格是11.05元,涨了2.55元。
孩子看病涨价涨得多吗?
每到季节更替时,总会有看到不少“儿科医院爆棚”、“挂完号要等2、3个小时”这样的新闻。当家长的都知道,孩子生病最怕上医院,而且免不了要做各种检查,有时候还要抽血、打针、挂水,万一“熊孩子”不配合那真是心力交瘁。
对于儿科医护人员来说,如何让孩子配合检查、配合治疗,不仅是他们的工作,也体现了他们的职业价值。相对于成人,在为孩子们提供医疗服务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
所以,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我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本次浙江省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总体来说,本次的价格调整只是“微涨”,并没有出现医疗价格大幅度地增长,而对于参加少儿医保的家长来说,就算是这些增长的费用也无需太过担心——儿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医保部门按规定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全部都由医保支付;除此之外此次调价坚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总体原则”,对于病人不会增加负担。
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该不该涨?
“儿科医生招不到”已经是被反复提及的话题,2016年的生育高峰之后,对儿科医疗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儿科服务能力不足。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生育需求不断释放,由此带来的危重、早产及出生缺陷的新生儿随之增加,儿科医务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每千名儿童拥有0.59位儿科医生,床位1.3张,均低于国家《意见》要求。1999年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专业以后,儿科医生生源不足。特别是由于儿科工作“三高一低”(难度高、强度高、成本高和业务收入低),导致综合医院创办儿科的积极性不高,儿科医生转岗转行现象普遍。
近3年,51%有儿科的医院出现儿科医生流失,16%承担儿童保健工作的医院出现儿童保健医生调离。而九成以上儿科医务人员是女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符合生育二孩的妇女明显增加,更加剧了儿科医务人员的短缺。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就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儿科医生待遇不能低于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医生待遇。而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也是为了进一步留住儿科医生,缓解浙江省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
省级公立医院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