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菌群
必不可“少”的“自己人”
“宏观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带来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体微观生态的失衡则会导致疾病发生发展。”讲座一开场,李兰娟就用自然生态做类比,让听众对人体微生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据介绍,人体正常菌群数量有100万亿个,是人体体细胞的10倍。平均重约1.5千克,相当于肝脏的重量。这些菌群主要分布于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中,大多定植肠道。
那么这些菌群是敌人、朋友还是自己人呢?
“正常肠道微生态具有肠道屏障,营养、降血氨、免疫调节、定植抗力、降低胆固醇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提供人体营养、调控肠道上皮发育和先天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既然是‘器官’,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自己人。”李兰娟解释说:“我们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大鼠完全无菌,结果发现它们的生理功能发生巨大改变:比如盲肠肌壁变薄,小肠微绒毛更细长、胸腺中淋巴细胞更少。这显然是不健康的。”
除了是必需品,要维持人体健康,菌群的种类也不能少。
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科学学院教授和科研主任Ouf Pedersen教授就将人类肠道和它的菌群比喻成一个热带雨林:我们的肠道菌群需要尽可能多的多样性,与天然热带雨林一样,多样性减少,会令人感到担忧。
据悉,人类肠道微生物有1000余种,目前为止分为壁厚菌门、类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六大菌门。
微生态紊乱
与疾病密不可分
“你的微生物决定你的健康。微生物可能是人类健康或疾病的关键因素,破坏微生态就是破坏人体健康。肠道微生态对健康至关重要。”李兰娟说。
抗生素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手术、放化疗、感染、慢行疾病、癌症等都会导致人体微生态失衡。而微生态失衡又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据李兰娟介绍,艰难梭菌感染、内源性感染等感染性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移植等肝病,结肠癌、肝癌、胃癌等肿瘤以及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甚至自闭症、忧郁症等精神类疾病都与微生态紊乱有关。
比如,科学家通过阴道微生物组研究,发现了南非女性阴道中一种不寻常的细菌,这种菌的存在可能与南非女性HIV高感染率相关。
再如,通过对肝硬化病人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测序,科学家们发现28种细菌在肝硬化中富集,38种在健康人中富集,还发现与健康人相比,肝硬化患者口腔菌侵入肠道,可能对肝硬化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至于为什么微生物与人的精神疾病有关,李兰娟是这么解释的:肠道生态改变可能影响肠道免疫细胞分泌神经介质和细胞因子进入大脑,从而影响人的喜怒哀乐,这也是肠道被称为人体“第二大脑”的原因。
微生态疗法
中国古已有之
近10年来,人体微生态研究成为国际热点。在抗击H7N9禽流感过程中,李兰娟创立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即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和MODS、抗感染,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在降低患者内源性感染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实际上,中国微生态理论古已有之。《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就多处描述了真菌,同时将有益菌描述成“五色衣”、“黄衣”等。而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豆腐上的“霉”来治疗疮痈等及碧昂,到十三四世纪时,当时的医生还曾用“丹曲”治疗赤白痢和湿热泻痢。
“最近,粪便疗法在国内外非常流行,实际上,早在1600年前,中国就开创了粪便细菌移植治疗疾病的先河。”李兰娟介绍,“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饮粪汁一升,即活’的记载,可见当时,我们就开始用人粪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和濒临死亡的患者了。”
您的健康您做主
基因对衰老的掌控只有30%,70%将由您自己把握。
“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浅显易懂的科普之后,李兰娟向大家传授了健康长寿的秘诀。
合理饮食,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也就是,每天保证一袋牛奶,250克碳水化合物,三份高蛋白,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500克蔬菜和水果;此外,要摄入多种颜色的食物,比如红色的西红柿、黄色的南瓜、绿色的绿茶、白色的燕麦、黑色的黑木耳。
适量运动,要做到三五七:
也就是,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次,运动后的心率=170—年龄方为适量。
戒烟限酒:
吸烟会改变人体内近100种抗癌基因的活性,大量饮酒,则易引发肝硬化、脂肪肝和老年痴呆,因此,烟要戒掉,酒要限制在15毫升/次。
心理平衡:
“我母亲107岁过世,她长寿的秘诀就是助人为乐。”李兰娟说,“快乐是自己找的,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都是乐、心态也要靠自己调节,要保持乐观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