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钟婷婷 近日,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举办了食品安全检验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了社会公众、高校学生等数百人走进实验室,实地观摩检验检测食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的新技术、新手段。同时,工作人员现场向公众展示了最前沿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详细讲解了水产品中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和真假酒的鉴定方法等专业知识。
工作人员介绍,该检验所已通过了CMAF扩项评审和CNAS复评审,具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确定的30大类食品,324项产品,583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并已经获得食品检验复检机构资质,成为广东省食药监系统第一个复检机构。去年,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共承担省局委托的国抽、省抽、专项和飞行检查等抽检任务约15项,共29987批次,全年完成食品检验任务17085个批次,两项数据均排名在全国食药监系统食品检验机构前列。
其中公众较为关心的水产品安全,目前药残来源主要包括违规添加、休药期不足等六大方面。违禁渔药也包括有机氯制剂、含汞制剂、呋喃类、孔雀石绿、抗生素等10多类。常见违禁药品危害中,其中喹诺酮类可能会引起肠道反应、损害泌尿系统,可导致幼儿关节病和影响软骨生长,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等症状。而消费者较为常见的孔雀石绿,则能溶解足够的锌,引起水生生物中毒,长期食用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
据悉,该所拥有达到目前最先进水平的“液相色谱-超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其检测精度可达到十亿分之一乃至百亿分之一(PPT级别),主要检测违法使用的农兽药、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掺杂掺假等问题。
工作人员现场完整地展示了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流程,包括抽样、取样均质、称样、前处理、上机、报告7个步骤的样品处理流程。并详细介绍了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类别,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常见于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蛋及蛋制品中;副溶血性孤菌常见于鱼虾等海产品;而单增李斯特氏菌则常见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中;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存在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中。
此外,该所还作为国家级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及葡萄酒产品检验监督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洋酒主要从外观、感官、国家标准、特征成分鉴定、指纹图谱五个方面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