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别“忍一忍”就过去了,要进行规范有效的疼痛管理
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含露 通讯员 应晓燕)还记得不久前槽点满满但依旧挺火的医疗剧《外科风云》中的傅博文院长吗?剧情中,他本人是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也接受过胸科手术,不过,术后带来的疼痛严重影响了他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忍痛完成手术,只能悄悄躲在更衣室吃止痛片,甚至影响了他在手术台上的发挥。
在一台肺移植手术中,傅博文更是因被疼痛“折磨”导致手术无法继续。所幸得到美国华裔心胸外科专家庄恕出手相助,代为主刀才将手术顺利完成。
在国人心里有种观念根深蒂固:疼痛不是一种病、疼痛时能忍就忍、疼痛时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就算术后痛得死去活来,也认为是正常的,不会想到应该去寻求合理规范的治疗才是解决疼痛的正确途径。
为什么手术后会有长期、慢性的疼痛呢?围术期疼痛又要如何管理?忍一忍就过去了?
5月24日举行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性疼痛管理中心成立仪式暨围术期疼痛管理论坛上,麻醉科“大咖”们一致认为,除了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外,术后急性疼痛处理不到位,也是诱发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规范、有效的术后急性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原以为要住上半个月,没想到7天就出院了
杭州60岁的陈奶奶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了半天,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做了肠镜、腹部增强CT等检查后,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今年5月8日,她接受了由省立同德医院孙元水副院长带领的胃肠外科团队进行的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一结束,该院麻醉科王宏伟主任领衔的术后急性疼痛专业团队便开始对陈奶奶进行“疼痛管理”。令家属欣慰的是,术后第一天,陈奶奶就拔除了导尿管,可以下地在床边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进食流质,退掉引流管,可以下床行走;术后第七天,顺利出院!
“原本以为要住上半个月呢!”陈奶奶家人没有想到,这么大手术后竟可以恢复这么快,整个过程也没有什么痛苦。
术后康复时间长短,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心肺功能、胃肠道功能、凝血功能、内分泌代谢等出现异常,引起不良反应和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术后康复。
如何有效处理术后急性疼痛呢?王宏伟主任介绍了多模式镇痛这条金标准,包括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病人可以根据自身疼痛的情况,在设定好的安全范围内按压镇痛泵自行给予镇痛药)、连续硬膜外镇痛(腰背部给药,即俗称的“半麻”)、神经阻滞镇痛(仅影响手术部位附近,即俗称的“局麻”)等,“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和麻醉方式量身打造阵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镇痛方法”。
术后疼痛管理,麻醉科医生、疼痛专科护士、药师、理疗师齐上阵
应邀参加论坛的德国耶拿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学科资深专家Winfried Meissner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术后急性疼痛应由专业团队来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包括麻醉医生、疼痛专科护士、临床药师、康复理疗师等,其中,麻醉医生不仅要待在手术室“保命”,也应走出手术室开展查房,处理疼痛及相关并发症。
“我们提倡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也就是说除了术中、术后,还要关注术前,比如术前患者就存在慢性疼痛,术后的疼痛管理就会越困难。”Winfried Meissner解释。
那么怎样才算是把疼痛“管理”好?简单讲,就是达到患者可忍受的疼痛程度。但不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差别可以非常大,作为医护人员该如何把握呢?
王宏伟主任介绍了两种临床上用来判断“疼痛忍受度”的评分方式——第一种是使用疼痛量表让患者主观上对疼痛进行0~10分的评估,第二种则是相对客观的功能活动评分,比如深呼吸或者其他功能活动时会不会痛,最终形成A、B、C三个疼痛等级。
“‘舒适化医疗’是人文医疗理念的体现,也是医院‘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服务理念的体现。”省立同德医院柴可群院长表示,今后医院不仅会继续学习国际最新的方法,也将发挥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优化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模式及处理疼痛治疗引起的相关病症,并建立同德方案、同德标准,推动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发展,实现无痛医院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