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人“没”了,让父亲在人间留点念想
捐献者张大伯(化名)生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杭州人,曾走南闯北做过小生意,为人热情、友善。“爸平时喜欢打打牌,串串门,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每天都乐呵呵的。”张大伯的儿子说,为了照顾80多岁的奶奶,这几年父亲一直和长辈住在一起,特别孝顺。
发病前几天,张大伯曾经说过自己身体不适,因为几年前发生过脑溢血,家人一直劝说他去医院看看。“之后几天天气转热后,他觉得身体好多了,就没去医院,没想到……”儿子没想到,发病当天父亲独自出门办事,回到小区门口就晕倒了,急救车送到医院时已口吐白沫。
经浙大国际医院急诊及神经内科医生尽力抢救,张大伯的情况没有好转。“患者当时意识不清,右侧肢体只有1~2级肌力,双眼向左侧凝视,加上有房颤的病史,我们综合分析后判断是左侧大脑大面积急性脑栓塞。”参与急救的神经内科周医生回忆。
入院第二天,张大伯病情持续恶化,并出现脑水肿。即便经过多天抢救,最终医生还是回天乏术,表示无能为力。“心里空落落的,整个人一直是呆呆的,好好的人就这样要没了。”张大伯的儿子一下子没能接受,在面对器官捐献劝捐员时,心里才出现理智的声音——是不是应该让父亲在人间留点念想?
“捐献成功后,相当于他的眼睛还能看见光明,他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张大伯的儿子说,自己以前有了解过器官捐献事宜,所以作出这个决定并不难,因此,他向主管医生表达了捐献父亲器官的意愿。
经医生和劝捐员联络,浙江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到医院,并见到了张大伯的家人们。张大伯的儿子说,奶奶和妈妈都没有反对,她们也希望父亲能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非常顺利,将去世者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捐献给需要移植的患者,是帮助他们延续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个肝、两个肾、一对眼角膜,5名患者获“新生”
当天傍晚5点35分,张大伯出现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各类反射消失,最终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深夜23时许,医生们向捐献器官后的张大伯遗体进行了最后的鞠躬告别。
与此同时,移植手术准备就绪,包括器官移植中心、神经内科、麻醉科及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在内的3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移植手术中。
肝移植手术进行中 浙大国际医院/供图
角膜移植手术进行中 浙大国际医院/供图
肾移植手术进行中 浙大国际医院/供图
几个小时后,一台肝移植手术和两台肾移植手术均已成功结束;第二天,两例角膜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两位圆锥角膜的患者重见光明。张大伯的一个肝、两个肾和一对眼角膜,最终造福了五名急需帮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