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2月9日电 (记者 索有为)原广东医科大学校友、现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陈维政教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及其团队发现结核病和小儿麻痹症的新疗法,希望进一步加深与广东科研机构的合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平台引入国内,造福患者。
陈维政是广东医科大学(原广东医学院)校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在哈佛大学历任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现任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维政长期与暨南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际合作项目。
陈维政及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传染病生物医学研究,利用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分子细胞学和纳米科学技术,系统深入研究人类γδT细胞及其受体分子在传染病中的免疫保护机制,十几年来公认在该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创立了白介素和γδT细胞疗法等多种结核病免疫疗法,其研究成果多年来发表在《科学》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在此基础上,陈维政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利用细胞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自动化高通量通量筛选抗小儿麻痹症及结核病药物的技术平台。其中,博士研究生张卓然完成抗小儿麻痹症高通量筛选平台部分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小儿麻痹症化合物,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传染病学子刊》上。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导致,多感染幼童,可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留下终身残疾的严重疾病。目前广泛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有一定几率突变产生传播性疫苗衍生病毒并导致健康人感染,2014年全球359例小儿麻痹症病例中有56例就是由疫苗衍生病毒感染导致。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对彻底消灭小儿麻痹症、防止疾病死灰复燃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其原因在于病毒突变频繁,很快就会产生耐药突变使药物失效。
利用自动化高通量筛选平台,陈维政及其团队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发现了一种广泛应用于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的化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毒的RNA复制酶,通过阻断病毒RNAo复制达到抗病毒效果。
陈维政称,由于病毒RNA复制酶相对保守,很难产生耐药突变;如果和不同作用原理的药物联用,同时针对两个不同的靶标,病毒不太可能同时获得耐两种药物的突变。这样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降低单一药物的剂量,减少毒副作用。
该研究的主要执行者、博士生张卓然表示,选择FDA批准的药物进行筛选,可以节省大量药品开发时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