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岁大医叶惠方生前捐钱捐祖宅 身后又无偿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 一曲《雪绒花》伴她“化蝶而去”
今天早上,解放军总医院的上千名医务人员齐聚医院告别室,送别医院妇产科奠基人、百岁大医叶惠方。告别室里,没有低沉的哀乐,而是反复播放着歌曲《雪绒花》,这是叶老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1995年,叶老的丈夫去世,追悼会现场也没有哀乐,叶惠方拉响了丈夫爱听的小提琴曲《梁祝》,并现场将抚恤金和积蓄凑够了1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今天,她的灵魂在《雪绒花》这首歌中追随着自己的丈夫化蝶而去,遗体则送往医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捐赠给医学研究之用。
退休时就写好了遗嘱
早在上个世纪叶惠方退休时,她就已经写好了遗嘱:“当我病危时不要进行无谓的抢救,浪费人力物力。我的遗体,请你们送给病理科……”
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查出癌症晚期后,叶惠方一直在家里没有去过医院,她说,“我已年过百岁,就让我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吧!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在给医院党委的一封信中,她写道:在家实施临终关怀,不住院抢救,也不需要医务人员到家里抢救;必要时只用静脉止痛泵止痛;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叶老临终前一周内开始不吃不喝。女儿给她在唇边点几滴水,她都会轻轻擦去,她这样做,是为了给医学事业捐献出更纯净的遗体。
用另一种方式回到协和
1934年,叶惠方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3年后,预备医学系的100名学生中只有30人参加考试,叶惠方是其中之一。毕业后,叶惠方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她也是我国妇产科开拓者林巧稚最信任的弟子之一。协和医院妇产科里,经常见到师生二人的身影。1954年7月,叶惠方被借调到解放军总医院参加创办妇产科,说好了3年之后就返回协和,但是,3年后“有借无还”,叶惠方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的一员。
今天,她的遗体回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供医学研究之用。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室主任马超专程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给家属送上了遗体捐赠纪念证。中午时分,北京协和医学院也为这位校友举行了简朴的告别仪式,“我们用深深地鞠躬表达对她的敬仰。”
晚年曾免费教英语
叶惠方创建了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在国内开创了“无痛分娩法”,建立起妇产科诊疗一系列程序。她所做的一切,都以患者为出发点。医院妇产科前主任宋磊还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天,叶老让他去一趟门诊。到了门诊,叶老将白大衣和听诊器交给了他,“我年纪大了,看病慢,会影响患者。”白衣和听诊器是医生的象征,“她当医生,是为了患者;不当医生,还是为了患者。”
多年来,叶老的生活一直非常简朴。衣服缝缝补补就能穿,家具修修补补照样用??她把钱都捐了出去。2000年,80多岁的叶惠方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将自家的祖宅捐给了家乡的中学。
叶老讲得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几十年,叶老一直在免费教英语。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孟元光说,她为几代人义务教英语,学生中有电梯工的女儿,保洁员的儿子,他们中有很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不论是谁,只要有需要,叶惠方都会为他们免费教英语。医院汽车队的一位老班长曾经为叶老开过一次车。为了表示感谢,叶老用盛维生素C的小塑料瓶给他装了一瓶瓜子仁儿,“瓜子是她自己炒的,瓜子仁是她自己手剥的,装的时候还用大拇指使劲儿往里按,想装的更多点儿。”
这两年,叶惠方的女儿王泽鸣陪母亲散步时,经常能遇到陌生人,口中念叨着:叶教授,是你救了我的命……曾有位外地患儿,因为先天性肛门闭锁来到医院治疗时住不起院,叶惠方就把患儿一家带到了刚搬的新家里,硬是让他们在家里住了两个多月,管吃管喝,直到完成了一期手术。一年后,患儿进行第二期手术,全家三口再次住进叶惠方的家,直到小患者痊愈。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专家门诊制度。作为全国知名专家,叶惠方却坚持看普通门诊,了解她的人知道,她是想为患者省点钱。
叶老病重后,她的一个学生在信中写道:“也许有一天,您安静地走了,我们会很难过,但天堂里的患者也在静候您的到来……”
本报记者贾晓宏 文并摄J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