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呼吸之痛”引发“耐药之疑” 权威专家解疑

2016-12-11 来源:121健康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吕诺、陈聪)北京雾霾的空气中含有平均60多种耐药基因?我们将因此失去“可最后求助的抗生素”?哥德堡大学教授一项研究近期引发公众关注。专家指出,抗生素耐药元凶并非雾霾。为了明天不至于无药可用,关键要严格管控抗生素的滥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微生物室副主任孙宗科博士表示,细菌耐药与雾霾无关。雾霾不产生耐药基因,雾霾与耐药菌无必然的因果联系。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进化选择和抗生素等诱导选择引起,并非由雾霾引起。

  他说,雾霾中的危害因子主要为化学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存在不利健康影响,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风险很小。

  耐药基因是如何产生的?孙宗科介绍,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长期进化选择的压力下产生了耐药基因。细菌在抗生素及重金属、杀虫剂等其他物质的选择作用下,也可以获得耐药性。同时,基因在不同细菌之间的迁移也会导致耐药性的获得。但是,发现耐药基因不能等同于发现耐药菌,更不能等同于发现耐药致病菌。

  哥德堡大学教授研究发现,北京雾霾的空气中含有平均60多种耐药基因,其中一种耐药基因抵抗的是现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者被广泛应用在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上,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孙宗科说,环境中存在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的细菌,这些细菌往往不是致病菌,可经常在空气中检测到,一般不会感染人类。

  他说,即使致病菌获得了耐药性,一般也不会改变致病能力、产生新的感染类型,最主要的挑战在于致病菌获得耐药性后,让治疗更加困难,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减少,研发新抗生素的难度增加。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组副组长肖永红指出,细菌耐药性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严格管控抗生素类药物的滥用是关键。

  哥德堡大学此项研究让抗生素耐药成为社会痛点。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例如,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认为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甚至频繁更换抗生素。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用到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利于病情好转,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加强抗生素管理和使用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