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记者刘鹏飞
明日,《关于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暂行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将在全省实施。作为首次明确了全面二孩政策在广东落地的相关细则和适用情况的文件,《办法》指出市民生二孩不用再审批,并且一孩、二孩生育登记流程、材料和时限也简化。不过,随着生育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对妇产科、儿科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将大为提高,产科儿科等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越发的突出。
前不久,一位市民向笔者诉说,“想去安胎,结果医院难找床位。”那么真实情况如何?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根据市卫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分娩量是115832例,与2015年的114519例基本持平。每年如此大的分娩量,对全市产儿科服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根据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后,该院1~9月份的产科门诊量增加了32%,分娩量增加了13%。因而在全市的“热门”医院,简直就是一床难求,于是就出现上述市民在医院所看见的一幕。
不过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产科床位目前尚未出现紧张,只有少数医院诸如:市妇幼保健院、禅城区中心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南海区妇幼保健院等床位紧张。市卫计局建议,由于全市二级、一级医院产科床位宽裕,对非高危孕产妇而言,不必扎堆大医院,选择就近医院产检分娩。
不过面对生育潮,业内人士建议,缓解产科一位难求的问题除了做增加床位外,更需要盘活现有的床位存量,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床位周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据介绍,目前佛山已经将产儿科建设纳入“卫生强市”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按照珠江西岸区域的医疗卫生高地的标准去进行打造全市的产儿科。同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盘活现有的存量,来解决市民扎堆大医院的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