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的中国并不富足,没有可供那么多人乘坐的大飞机出国,代表团乘船去柏林。计算好日子,郭洁和其他运动员一起赶到南京报到集中,乘坐火车到上海准备出发。代表团原本有70名运动员,但到上海后有个山西运动员遭遇车祸,不得不住院治疗,最后只有69名运动员参加了柏林奥运会。
正式出发是在1936年6月26日,运动员乘坐最低级的船舱,海上风浪非常大,浪头最高时有好几米,有时候站都站不稳,运动员们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一直坚持在甲板上出早操或者做辅助性训练。就这样船一直在海上颠簸了27天才到达意大利威尼斯,短暂休息一天后,运动员们又乘坐国际列车辗转到达柏林。柏林奥运会于1936年8月1日举行,而中国代表团到达柏林的时候已经是7月底了,经过不到一周的短暂调整。27天的海上颠簸让很多人体能严重受损,这种状况下参加奥运会的比赛,结果不言而喻。
郭洁曾在日后表示说,那次奥运经历“最多两个小时”,“各国一共有48名运动员参加铁饼及格赛,中国有冷培根、陈宝球和我参赛,我们都没有超过44米的及格线,没能进入复赛。”为人谦逊的郭洁曾告诉西部网记者说自己是一个平常人,并没有那么传奇,只是在当年代表中国参加一次奥运会,“当时受经费限制,每个运动员只发了一件西装上衣,蓝色西装左胸口上绣着五环标志,上面是英文‘CHINA’,下面是‘中华’两个字。我1米8的身高,穿上这衣服非常精神。”
“100米比赛,刘长春等3人在预赛就都被淘汰了;110米跨栏黄英杰预赛也没跑好;贾连仁参加的800米和1500米也都没能出线;在国内最好成绩1.88米的跳高运动员吴必显也发挥失常,没有跳过1.85米的资格赛高度。只有符保卢一人在撑竿跳高里进入了决赛,这是我们69名运动员中惟一进入下一轮比赛的。当时的撑竿跳使用的都是竹竿,由于我国的竹子韧性不够好,符保卢在前两跳时成绩都不理想,在最关键的第三跳时,他借用了一位相熟的日本运动员的竹竿,一跃跳过了及格线,进入了决赛!”对于人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场景,郭洁时常会在脑海里闪烁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