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微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大多数商品都必须在保质期内使用,一旦过了保质期,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就会出现问题。商品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呢?而事件发生后,在历经长达两年半和三次鉴定之后,朵朵的家人才拿到了满意的结果,也获得了政府的补偿。但是,补偿就能掩盖医院办事流程混乱和出现如此低级失误的过失?补偿就能够挽救一个幼小的“花朵”?如此粗心的医院又何以对得起“治病救人”的重托?
众所周知,医院作为治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良好的技术性。医生必须对接种疫苗的过程全程把关,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如此重要的背景之下,还能有医生给孩子接种过期疫苗,那么这家医院的监管在哪里?“人命关天”,一次失误很可能会导致一起恶性医疗事故的发生,而葬送一个无辜的生命。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在追究相关责任人过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反思:女童因疫苗致害的事件,已经向有关部门传递了当下加强医疗卫生事业从业人员工作严谨性的紧迫信号。医疗卫生工作是群众生命健康的“救命稻草”,哪怕这根“稻草”出现一点点的失误,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矛盾突显期的今天,医疗工作者作为卫生系统的“重头戏”,必须保持工作态度的绝对严谨,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才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才能避免此类恶性事件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