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27日电 题:山西“80后”中医大夫:每位患者接诊不少于10分钟
作者 范丽芳
“需要对患者望闻问切,收集病理资料,以保证他们的治病疗效,我也必须积累临床经验,做为科研的资料。”1986年出生的王钏钏认为,对每位患者接诊时间不少于10分钟,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001年到2014年间,王钏钏先后就读于山西省运城市卫校骨伤专业、山西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及研究生部,曾跟随山西省名中医赵尚华、王有奎、门九章、贾六金、贾文魁、赵杰、张英栋等老师学习;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在校假期时间在老家、垣曲县中医院进行中医义诊活动。
|
王钏钏生在农村,对农民因病致贫的情况深有体会,“慢性病多发,而且很多肿瘤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不能负担高额的西医诊疗费用,很大一部分患者就连几百元的中药费用都很困难,不得不放弃治疗。”
在学校期间,王钏钏跟从李可先生和导师贾文魁,除对各种肺病、脾胃病、精神病、疼痛性等疾病的治疗外,还重点学习研究了急危疑难病、肿瘤病的诊治经验,这也成为他日后的治疗特色。
来自垣曲县皋落村的何某今年46岁,2013被山西省肿瘤医院诊断为右额顶叶胶质瘤、倾向间变性食管膜瘤,因术后复发而不能进行二次手术。但复发后的肿瘤长得更大,病人也错过了放疗治疗。
何某找到王钏钏进行治疗,“患者当时头痛剧烈,每天必须靠输甘露醇维持,走路需要有人搀扶。”王钏钏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开了15剂中药,药后患者的头痛即缓解,三个月后就能自己骑摩托车来看病。
61岁的陈某也认为王钏钏帮自己捡回了一条命。2015年,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肝癌,经过多方治疗,腹水却越来越严重。王钏钏保留的病例上介绍,患者身体消瘦、肝区疼痛、面色黧黑,出现肿瘤晚期恶液质。经过两个多月的纯中药治疗,陈某的腹水明显减轻,“饮食如故,能行走20余里路程仍精神抖擞”。
因治疗效果好,王钏钏的医疗技术没多久便得到当地患者的认可,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大多需要提前7到10天预约挂号。据垣曲县中医院统计,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间,王钏钏共接诊患者近万余人次,患者不仅有本地区民众,周边县市甚至河南省等地的患者都慕名来访。
截至目前,王钏钏的门诊接诊肿瘤治疗达上千次,接诊肿瘤患者100余人次,有部分患者复诊次数达几十次以上,甚至个别患者复诊次数达百余次,“从临床观察来看获得了很好的远期疗效,甚至有个别肿瘤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
王钏钏的工作也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当地县领导,中医院领导对这位“80后”的中医大夫给予支持,重新装潢了中医门诊环境,也为中医诊室配备了电脑、网络、书柜等一系列设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