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海军总医院,中华骨髓库迎来第5000例捐献者小袁。京华时报记者谭青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龚棉)昨天下午,中华骨髓库第5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北京进行。27岁的内蒙古小伙儿小袁在海军总医院进行采集后,将挽救一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6岁女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北京分库进行的第217例捐献。
昨天中午12点,小袁在海军总医院输血科病房外,既兴奋又紧张。今年27岁的他来自内蒙古,6年前他在河北上大学期间,和同学们一起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目前,正在北京某酒店从事救生员的工作。
“今年5月,骨髓库工作人员联系到我,说需要我做配型”,小袁说,通过中华骨髓库检索,他的HLA分型结果和一位年仅6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患者配型相合。小袁说,接到骨髓库的通知后,他毫不迟疑,当时就同意了捐献。
昨天中午,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小袁顺利捐献出55毫升造血干细胞。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岑坚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数量由受捐患者体重决定,此次患者体重仅30公斤,因此一次时长3小时的采集便可完成。
当天下午,这55毫升造血干细胞由患儿所在的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取走,当晚便将输注到患儿体内。
据医生介绍,小袁与患儿的造血干细胞达到9个点的相合,手术成功率达到92%以上。
■背景
每年约1.5万儿童患急性白血病
据相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在内的儿童血液病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以儿童肿瘤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致死性最强的第一号敌人??白血病为例,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左右,即每年我国大约有15000名儿童发生急性白血病,其中75%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副主任梁永清介绍,中华骨髓库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志愿者超过200万人。凡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血液检查合格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介绍,目前,北京分库有12万志愿者其中45%是大学生,占北京总人口的0.6%。“这个数字跟发达国家比并不算多”,他举例,我国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但骨髓移植的数量与日本差不多。今年,北京分库骨髓库的目标是再添6000人入库,截至7月,已经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