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6月4日电(韩章云)6月4日,孙金伟和王玉超身着印有“红十字”字样的黄色上衣,在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注射了此行的第一针动员剂,为6月8日下午抽取造血干细胞做准备。9日,他们的“生命种子”将分别飞赴荷兰和美国,为两名外国血液病患者带去活下去的希望。
今年37岁的孙金伟是登封市一名个体户,201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我之前也一直献血,加入骨髓库时还真不清楚它到底是个啥流程。4月2日,我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的通知,说我与荷兰的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激动地失眠了三天。”孙金伟告诉记者,从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后,他从来没有犹豫过,一直在期待6月8日的到来。
另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王玉超则是禹州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生,今年27岁,2012年3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我到现在就是在加入骨髓库时献了一次血,没想到就‘中奖’了。”王玉超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医务人员,对捐献的过程并不害怕,倒是家人有很多不放心。
得知配型成功后,两人都自觉的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和饮食。“肯定是要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嘛,这样才能捐出最好的造血干细胞。”王玉超说,别的不说,饭局已经推了不少,已经两个月没喝酒了。而孙金伟也把自己的生意推到了一边,全力配合捐献造血干细胞前期所要做的各项体检和高分对比。
“在我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一次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献血过程,而对于等待‘生命种子’的病患来说,就是一次新生。尤其是国际间的合作,能在国际骨髓库中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对患者来说可能就是唯一活下去的机会。”本身就是医生的王玉超对此次捐献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打完动员剂后,孙金伟和王玉超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为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烧饼哥”王占业加油鼓劲。
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告诉记者,此次孙金伟和王玉超捐献造血干细胞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们俩是中华骨髓库建立以来,两名志愿者在同一天同一地点为国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也是河南省志愿者第一次为荷兰、美国的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同时也是首次在河南省采集跨国捐献的‘生命种子’,以前都是在北京采集送到国外的。”
据悉,6月8日下午,孙金伟和王玉超将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9日上午,由他们捐献的“生命种子”将飞赴荷兰和美国。两人将是河南省第489位、49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河南省第15位、16位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