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47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史明(化名)康复出院了,胸心外科的张石江教授、王晓伟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孔祥清主任以及给他医治的全体医护人员都来送他。这是37年后,省人民医院第二次挽救了他的生命。为了感谢医院两次给他新生命,他明确表示将把遗体捐献给医院,给医学做一点贡献。
37年前 患“万紫千红”病
医生在他心脏上“架桥”救了他一命
史先生是南京江宁人,患有紫绀型法洛四联症的先天性心脏病。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张石江教授介绍,法洛四联症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属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患儿心脏血流紊乱,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颜面、口唇、甲床青紫,手术后血供恢复,“紫娃娃”立马红润起来。不过由于以前医疗技术还没那么进步,患者即使手术,能活下来的也只有十分之一,因此医生们也十分形象地将这个病称作“万紫千红”:一万个“紫娃娃”手术,只有一千个孩子能存活,变成“红孩子”。
为了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当时医院先给年仅10岁的史先生设计了两期手术,第一步在心脏上增加了一道人工血管,就像架起了一座桥,恢复了心脏的正常的血供。等史先生肺血管发育好了,再做根治性手术。不过因为一期手术后效果明显,史先生家在农村,经济也不宽裕,一期手术后就再也没就医。像他这样的患法洛四联症这么久,这么多年未做根治手术的,很罕见。
如今 畸形心脏又发病
医生“杂交手术”给他心脏彻底“整形”
37年后,当年的10岁孩子已人到中年。史先生不但结婚生子,还种了13亩地,前两年还在家开了个小门市,搞搞家电维修,生活一直幸福美满。不过心脏畸形这颗“定时炸弹”,还是在2013年引爆了。从2013年开始,史先生经常头昏、胸闷,有时浑身冒汗。在省人民医院,史先生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再犯。
这一次,医生们要做的是给史先生畸形的心脏做彻底的“整形”。37年前心脏上救命的“桥”,反而成了这次手术的难点之一。如果不把这个人工的血流通道堵住,心脏整形后的史先生,将面临生命危险。张石江教授想到了与与心血管内科孔祥清教授的团队合作,做一个心脏“杂交手术”??两个团队一台手术一次性完成患者的一个动脉封堵和五个心脏畸形的根治,这也成了省人民医院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心脏“杂交手术”。
专家们讨论各种细节足有一个月之久,手术地点也有讲究,同时满足内外科要求的手术室也是临时“改造”的。手术在心血管内科的导管室进行,因为导管室的手术床的宽度和高度与手术室的不一样,胸外科医生就需要弓着腰做手术。从上午8点多做到下午四五点,长达七八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们累得都快趴下了。
感恩
两次手术重获新生 他决定将来捐出遗体给医院
“尽管有其他医院可选,我还是选择这家医院,因为从小就在这看的。”史先生说。
手术当天早上,史先生跟他儿子说假如不成功,他有捐遗体的想法,但是没有跟他爱人讲。手术成功回病房后,史先生爱人问起这事,他才讲了这个事。
如今手术成功,史先生依旧坚持捐献遗体给医院。“医生说法洛四联症的病人能活到40岁的,100个里不超过3个,我今年已经47岁了,对我来说这是个奇迹,从10岁能活到现在,多亏了这个医院,现在是给了我第三次生命,人死了后火化掉还不是一样,捐给医院可以有些用,做些研究,说不定还能帮助一些其他的病人。”
对于这个想法,史先生的爱人与姐姐哽咽着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