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身子不虚别吃补药

2015-01-20 来源:121健康网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在冬季,人体和自然的特点是“藏”,就是收敛、内蓄精气。因此,进补适合在冬季进行。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都希望通过进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然而,人们往往对该不该补、补什么、怎样补认识模糊。专家提出,科学进补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缺什么补什么

  一是辨证进补原则。补药适用于各种虚弱不足的病症,比如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妇女产后、外科手术后,或慢性病变、年老体衰等,都可以辨证选用补药进行调补。一般是缺什么就补什么,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壮阳。

  有补益功效的中药很多,大多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机能的功效。应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切忌滥用。

  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见肺气虚表现,间歇期可适当服用冬虫夏草、党参等补益肺气;心血管病患者有心气虚表现者,可用补心益气的炙甘草、黄芪等药。有精神萎靡、乏力、口渴等症状,可用少许洋参泡茶以益气提神。女性出现面色萎黄、唇舌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健忘、手足发麻及月经延期,可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中成药。食用羊肉一类性味甘温的食物,也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有些情况则不适合服用补药。首先,没有虚症者不必滥补,如少年儿童一般不宜食用补药。有些虚弱的病人,在服用补益药物之后,出现咽干舌燥、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等症状,这是补药不对症的表现。有的人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虚不受补”的症状,则因为病人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这样的人应当先改善脾胃功能再进补。外感发热、腹泻等邪盛体虚的病症,不能贸然进补,否则可能会“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补药不是多多益善

  二是适度原则。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营养系主任刘占文教授介绍,补药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多多益善。很多补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如补血药(如红枣、熟地、桂圆肉、阿胶等)性质粘腻,过服会伤脾胃,造成腹胀、食欲下降等。补阳药(如鹿茸、附子、肉桂等)则药性温燥,过服则助火伤阴。补阴药(如生地、知母、麦冬等)性味苦寒,如果过服则会损伤人体阳气,致使阴寒之邪在体内凝结。

  药补不如食补

  三是食补为本原则。湖南中医学院彭坚教授指出,中医特别强调食物的补益功效,而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的治疗功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药补不如食补”。不论是虚证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可以进行食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都强调,食物的营养作用是任何补品都不能替代的,应该是“红、黄、绿、白、黑”各色五谷杂粮都吃,多种营养全面、均衡地吸收。

  最后,专家提醒,市场上补益类保健品很多,某些商家片面夸大其产品疗效,消费者不可轻信。保健品毕竟不同于药品,只能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取代疾病的常规防治。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