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为熊科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呈扁卵形或圆锥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颗粒粉末或稠膏状。由于熊胆药用价值大,药源少,不少游医药贩以猪、牛、羊胆冒充熊胆出售。其鉴别方法有:
1.水试法 用玻璃杯盛清水,取胆的粉末少许,轻放在水面上,胆未旋转如飞,并有金黄色线直向下沉,经久不散。而猪、牛、羊胆没有黄线下沉。
2.火烧法 用铁钎挑胆未置于灯火上,以火烧之,起泡而无腥气是真品。
3.口尝法 置胆末少许于舌上,味苦而甜,清凉粘舌,能自熔化。其他胆末苦而不凉,具有腥味。
4.理化鉴别 取熊胆细末,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而不应显棕黄色荧光。取约0.2g熊胆溶于7%冰醋酸溶液20ml中,溶液不应显淡蓝色乳浊荧光(区别牛、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