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淑仪,1935年12月生于浙江温州。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攻读声学专业研究生,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并长期从事超声物理和光声科学研究。1985年曾应邀为美国韦恩大学访问副教授、1988年和1990年曾分别应邀为法国巴黎理化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2001年任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现(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声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光声光热常务理事会理事,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顾问,国际无损评价中心联合会理事。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苏联分子声学界有争议的一些有机液体的超声弛豫吸收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事实,结束了这场争论。有关苏联专家在苏联声学学报上著文介绍并加以赞扬 (1960)。70年代末,建立了三套激光探针检测固体声场。首次观察到在Z-石英表面激发的伪表面波,并对圆弧型换能器激发声场特性进行研究,指正了国际上两种不正确观点。
1980年创建光声小组 (1986年发展为光声科学研究室),二十年来设计和建立多种光声热波设备,首先研制成光声显微镜,并提出以位相调节实现分层成象,国际同行认为是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此后又研制了光电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光调制反射探针,电子声热波成象等显微成象系统等,对固体材料和器件进行分层成象研究,发现一些新现象,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同时,研究脉冲激光在凝聚态物质中激发超声波及其与物质结构和参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某些机理和测试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