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介绍,空气污染与肺癌的产生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污染越严重,肺癌越多,死亡率越高。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每立方米,肺癌死亡率增加15%-27%,本身有肺部疾病的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更高。
英国著名肿瘤学家Peto预言,如果不及时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中国每年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5年生存率仅约15.6%,主要原因是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肺癌早期诊断不足导致预后差,为改善这一现状,急需规范和推广早期诊断。
早期肺癌患者常无任何症状,只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浙医二院有一组健康人群体检肺部小结节检出率的数据:2010年胸部CT检查7130例,发现19例,检出率0.27;2013胸部CT检查17421例,发现小结节570例,检出率3.27%。
“常规体检中X胸片,对肺癌早期筛查的意义不大,从胸片上发现病灶,往往已经是晚期了。”白春学说。
2014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肺癌指南指出:“肺癌高危人群为55至74岁,每年吸烟30包以上的吸烟者。临床调查把高危人群分成两组,一组每年使用X胸片筛查,一组每年使用低剂量CT筛查。后者通过筛查,积极干预,人群肺癌特异性死亡降低20%,总死亡率降低7%。”
白春学认为,国际上的建议是,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但我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等我们到55岁再去筛查就晚了。在白春学的门诊中,经常碰到40岁左右的肺癌患者,甚至30岁出头就患了肺癌的,“我建议,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肺癌筛查,每年做1次低剂量螺旋CT,射线在安全范围内。”
如果查到肺部有小结节,该怎么办?浙医二院肺癌诊治中心副主任王凯说,按照以往的诊治指南,如果结节小于4毫米的,病人也没有诸如吸烟史等危险因素,随访一年之后没有变化,就不再继续随访;但是现在的观点越来越认为,这样的病人也应该每年随访,国际肺结节诊治指南已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