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有人要害我”是性格多疑还是精神分裂?

2014-12-01 来源:121健康网

  ●偏执的患者容易注意到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并寻找其意义,产生各种妄想

  ●“关系妄想”常与“被害妄想”混淆,两者的“幕后主使”和病因各不同

  医学指导/广州市脑科医院副院长李洁、社区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黄远光

  反水情报员斯诺登、互联网黑客阿桑奇捅出了惊天的国际机密,不少人都想抓捕甚至暗杀之。然而生活中有一些平凡之辈也认为自己享受着斯诺登和阿桑奇的待遇,认为情报机构、黑社会组织正在针对自己展开特别行动,每天都派人派车、安装遥感器材密切监视,找到机会就实施下毒、酷刑等手段谋害自己。他们的异想天开其实是精神病学上所说的“被害妄想”,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典型表现之一。医学专家提醒,性格多疑的人有时也会怀疑有人要害自己,比如历史上的曹操,非专业人士切莫随便给别人戴上“精神病”的帽子。

  病例:

  男子称受到特务机构监视

  美国男子安德鲁在24岁时无缘无故地变得焦躁,睡眠变差,还开始注意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几辆黑色的车缓慢地驶过自家房子,他觉得自己被人监视;上图书馆的时候,他听到有人在悄声议论他是同性恋,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同性恋。他想,这是一个针对他的阴谋,幕后主使是黑社会或中情局。一次,他当街斥责警察监视他,结果被拘留,最后被送入医院的精神科病房。

  吃药治疗后,安德鲁的病情并无好转。他说晚上听到自己的父母在楼上惨叫,受到酷刑的折磨,尽管次日父母来看他时确认自己好好的,但到了晚上他又听到父母惨叫了。医生来看病的时候,安德鲁指着窗外远处公路上行驶的3辆小车说:看,他们是来监视我的。无论医生怎么解释,他还是坚信不疑。

  起因:

  患者对无关紧要的信息起疑心

  妄想通常出现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也可以见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患者。有研究发现,失聪和贫困容易让人出现妄想。妄想的内容如果说出来,表面上似乎是合理的,但正常人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很荒谬。例如,患者看了一部几十年前的老电影,觉得里头的人在跟自己说话——其实,电影的演员早在患者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患者的记忆、推理等认知能力受损,所以旁人很难用证据或者逻辑打消妄想,患者会忽略相反的证据,变得非常不讲理。

  美国焦虑症治疗专家弗雷德里克·纽曼博士分析道,这些患者无法区分周围环境中哪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哪些无关紧要。正常人在谈话时不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说话干扰,士兵在作战时更是高度专注,但是,处于偏执状态的患者容易注意到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并寻找其意义。例如,见到大街上有三辆车一辆接着一辆驶过,觉得肯定有猫腻,可能是针对自己的。进而,他们觉得自己跟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关,自己是一切事情的中心,最后自己与世界的界线消失了。

  鉴别:

  别随便把多疑者说成“精神病”

  更糟糕的是,患者在妄想中逐渐感觉受到威胁,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进而出现被害妄想。他们会认为,黑社会、情报机关、妖魔鬼怪等在暗中迫害自己。纽曼称,有被害妄想的患者相信自己被欺骗、监控、毒害、跟踪、诽谤、虐待等,这令他们的情绪变得沮丧,或者脾气变坏,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相关咨询义诊活动上,广州市脑科医院副院长李洁介绍说,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怀疑有人迫害自己,例如说有人给自己下毒。被害妄想的内容有的很荒谬,但也有的具备一定现实基础,患者家属很难分辨,最好带患者去看精神科医生,由他们根据临床经验作出判断。事实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很少只有被害妄想这一种症状,可能还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紧张、害怕等一系列可疑表现。

  有些人性格敏感,老是怀疑有人要谋害自己,令周围的人觉得很古怪。广州市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黄远光提醒,这也许只是性格多疑,不一定是病态,不能随便说是精神病——精神障碍要求症状、病程、社会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诊断,必须由专业的医师在专业的机构进行。

  很多人因为“被害妄想”而被经验不足的医生诊断成精神分裂症,但他们并没有具体明确说出是什么人(如单位领导)或者机构对自己进行谋害,只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总是怀疑有什么人要搞自己。黄远光称,这可能是“关系妄想”的表现,常见于抑郁症患者——这些患者思维正常,说话有条理,心情好转以后就不怀疑有人要谋害自己了。

  应对:

  家属不要与患者争论对错

  被害妄想的治疗并不容易,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主要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通过互动问答与行为检验来帮助患者识别自己的错误想法,替换成合理的想法。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不要在社交场合公开讨论患者的妄想内容,避免直接驳斥他们,因为老是受到否定和批评会让患者倍感压力。一些患者好转后,妄想消失,也有些人的妄想一直存在。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