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以为天气寒冷才容易发生脑中风,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夏季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不可麻?。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能高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
为什么气温高也会发生脑中风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肌体排热主要靠汗液蒸发。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气候炎热,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于体表,大脑本来就缺血,若发生血栓,脑血管被堵,大脑就更缺血,更易发生中风。
二是大量出汗。虽然能使体温下降,但这要靠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这不仅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也会使血压升高而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
那么,夏天应该怎样预防脑中风呢?
留意血压避免贪凉
高血压、高血脂症是引发脑中风的根源。据统计,9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老年人血管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候易发生意外,因此不可过分贪凉。空调不可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使用空调时间不可过长,出入空调室次数不宜过多;使用电扇时不可直吹身体。老弱者最好还是用手摇扇。
“多次少饮”防止血液浓缩。盛夏时人常常大汗淋漓,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不但易堵住脑部血管,使大脑缺血发生中风,还易堵住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更易引起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形成尿路结石。因此,老弱者盛夏要注意科学饮水。老年人对体内缺水反应能力低,若到渴急了才喝水已为时过晚,应?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所以一次喝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体内含水量相对少些,每天补水2500毫升足矣。
注意脑中风前兆
脑中风出现前常会出现一过性视物障碍或失明,突然头痛头晕,说话不清,半身发麻,频频打哈欠,嗜睡等不正常现象,应高度警惕,立即卧床休息,最好去医院检查就医。
须注意平时保健。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睡醒觉后不可猛然起床,应先在床上稍停几分钟再慢慢下床。另据美国医学研究,经常吃些含钾多的食物,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中药茶疗辅治防中风
山楂益母茶
配方:山楂一两、益母草三钱(热性体质人士用鲜品,寒性体质人士则用???益母)、茶叶(热性体质人士用绿茶,寒性体质人士则用六安)钱半。
?法:上述材料略洗,共置于壶中,沸水?一两分钟后隔渣倒去,再?入沸水,?约十分钟后即可饮用。上下午各一杯,温服。
功效: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经及肝经,功能活血调经,利水解毒,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因其药性微寒,善治热结血瘀,又因有利尿之功,对水瘀互阻之水肿尤为适宜。
《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圣药也”。
本品性善行走,血滞气脉用之甚宜,血虚则忌,孕妇慎用。本品气烈味苦,经炮?后会变得温燥,如用鲜品则可得其原气。
山楂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能消食积、散瘀血,驱虫,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软化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食鉴本草》云:“(山楂)化血块,气块,活血。”二药合用,佐以茶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利血管的作用。
宜忌:本茶疗对出血性中风(实证)较为适宜,如属缺血性中风(虚证),则须慎用,或先咨询中医师辨证使用较为稳妥。
如兼有胃酸过多者则宜以决明子代替山楂,亦可起到同样效果。
夏枯草决明子茶
配方:夏枯草10克,决明子30克,绿茶5克。
?法:先将决明子拣杂,洗净,晒乾后微火焙炒至黄,取出磨碎。将夏枯草洗乾净,晒乾,与决明子,绿茶同放入大号杯中,加盖焖15分钟。
用法: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泡3~5次。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压。适合于中风患者及面色发红,头脑胀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者预防中风。
方释:夏枯草味苦性寒,具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作用;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二者与绿茶共用,具有平肝潜阳,泻火通络的作用。尤其适合患有高血压,证属“肝阳上亢”之人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