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也爱“挑肥拣瘦”
作为夏天最爱“咬人”的蚊子,它具有很强的嗅觉能力。当你呼吸产生出的气味在空气中扩散时,它就像闻到一顿美味午餐一样,寻味而去。
蚊子跟踪它的目标时,主要是靠气味“匍匐前进”,直到成功接触目标为止。在接触到皮肤后,它先会慢慢地寻找合适的下嘴位置,最后才把“针管”直接插入皮肤中吸血。
蚊子在吸人血时,还会“挑肥拣瘦”,喜欢先从合乎“口味”的大餐下手。所以当你在熟睡时听到耳边“嗡嗡”盘旋的蚊子声时,这就表示蚊子在依靠近距离的传感器来感应你是否是它的“菜”。
爱出汗、体温高的人是雌蚊子的首选,因为这类人身上分泌的气味中有蚊子最爱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很容易吸引蚊子找上门来。
蚊子的习性决定,它们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吸血。白天,当人们穿着深色衣服时,反射的光线较暗,恰恰容易成为它们的目标。
两个人同时外出,经常会被蚊子叮得情况相差各异。一个一口没被咬,一个却被咬得抓胳膊挠腿,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不是单靠你的卫生状况决定的,主要是你身体的一些“特征”在起作用。
能分辨你“睡没睡”
蚊子极其狡猾,它们喜欢等待,然后伺机而入。
为了这样的机会,它可以在房门上一呆就是几个钟头,只要你一开门,它就会迅速跟你进入房间,然后寻一个角落躲着。
有报告显示,蚊子是很少的不会走动的动物之一,它们不是不会走,而是懒得走。
蚊子有它自己的方法知道这个人“睡没睡”。
通常你安静地躺在床上看书时,它不会轻易“下口”。
可你一旦入睡,它立马就飞到你身边咬人了。“蚊子在26℃以上才会变得活跃,在这温度以下虽然也会有蚊子,但很少叮人。”于涛介绍道。
“干坏事”的只有雌蚊子
罪魁祸首就是其中的雌蚊子,为了能促进内卵的成熟并繁殖后代,在黄昏、午夜和清晨的时候,它们趁天黑聚集在一起,将6支针状的构造刺入人的皮肤,同时释放出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防止血液凝结。这样,它就能安稳地饱餐-顿,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可怜的雄蚊子只能“吃素”,靠吸食植物的汁液过活,却同样要背负“吸血鬼”的名号。
防蚊要从幼卵扑杀
蚊虫的叮咬实在让人闹心,被咬一口又肿又痒,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要想彻底清除在家中出没的蚊子,首先要清除孳生场所。蚊子的幼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孑孓(jie jue)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积水,没有自然或人工积水,就不会产生蚊虫。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才能有效控制蚊虫的密度。
居民要经常翻缸倒罐,清除废弃器皿。也要经常清查并处理室内特殊积水。例如居室内的插花瓶、痰盂、卫生间水箱下面的接水盘、腌菜坛、浇花壶、鱼缸、盆景等要及时处理。
在即将进入夏季后,室内需及时安装纱门纱窗、挂蚊帐等。蚊子一般栖息在阴暗处,如衣橱柜的背后和底下、床底下、墙角、蚊帐及悬挂的黑衣物等物体上。
气雾杀虫剂具有直接快速杀蚊作用,但无长效。也可采用室内滞留喷洒的办法,常用的是拟除虫菊酯类灭蚊药物喷洒在墙壁、衣柜背面,蚊子栖息在其表面时和药物接触而死亡;属于间接杀蚊,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根据药效不同一般可达1个月以上,而且可同时杀灭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