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致癌食物,容易想到的就是烧烤、腊肉等。而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首个总膳食报告》更让人咋舌:部分蔬菜烹炒过度也可能致癌!研究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就越多,其中部分蔬菜的该种物质含量仅次于薯片、薯条。昨日,成都营养与食品科学专家表示,不应因噎废食,应以正确的烹饪方式处理蔬菜,减少或杜绝有害物质的析出。
高温释放致癌物 西葫芦大蒜洋葱排前三
据报道,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蔬菜及其制品仅次于零食类,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该报告同时显示,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摄入值为每公斤体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间。一般来说,暴露限值越小,对公众健康值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
该中心将22种蔬菜样本分别用不同功率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6分钟;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干炒,结果无异。高温下平均每公斤释放丙烯酰胺量前十名分别为西葫芦、大蒜、洋葱、空心菜、灯笼椒、茄子、芥兰、丝瓜、西芹、芥菜。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高温烹煮高糖蔬菜 产生化学变化
为什么热炒蔬菜会析出丙烯酰胺?“其实是高温导致的化学变化。”英国雷丁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硕士、市三医院营养科专家张颖表示,西葫芦、土豆、山药、藕一类淀粉含量高、酸度低的蔬菜,经过120℃以上高温长时间加热后,就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低温快炒 减少有害物质析出
蔬菜高温加热产生可令人致癌的物质,这一讯息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还出现了“热锅滚油炒蔬菜可能致癌,你咋办?”的调查。70%以上网友选择继续按传统方式烹调,近20%选择此后只吃蒸煮的菜。
“不能因为这个报告就不敢吃菜了。”张颖表示,丙烯酰胺致癌的例子大多出现在工业粉尘污染,目前国内暂无因为高温烹煮蔬菜产生丙烯酰胺致癌的病例;可通过正确烹调方式,尽量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小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