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于感冒、腹泻等疾病后发生,病毒直接侵犯心脏,损害心肌,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秋冬季昼夜温差大,机体抵抗力低,容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患者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活动后气促、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因此,若感冒、腹泻后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早期预防控制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治疗就是休息,卧床休息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避免剧烈活动、饮酒,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以及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绝大多数心肌炎患者为轻症,可以完全治愈,或仅遗留早搏,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
飞华小百科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腺病毒40、4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损伤。由免疫机制产生心肌损害在心肌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的直接侵害和免疫反应介导致使心肌细胞损害,使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病变若累及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等起搏或传导系统,则可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