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很多功能都会大不如前。有些老年人的咀嚼功能、或者肠胃功能变弱,对饮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有的老人因此长年吃粥,或是吃煮得比较烂的菜等,但这些是健康的吗?本文就来盘点一下老人常见的饮食误区,希望子女们多加了解。
长期吃粥
老年人牙齿缺损比较严重,因此很多老年人喜欢吃粥。但是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如果吃粥的量过多,难以很快排空,会感到胃部不适;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长期吃粥,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难免入不敷出。解决方法很简单,老年人应积极治疗牙病,镶牙补牙。
吃菜煮的太烂
很多老年人喜欢把青菜做汤,但蔬菜中经过长时间的煮过以后,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只剩点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老人做蔬菜的20字要诀: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多吃凉拌,品种多样,颜色选深。
吃饭越清淡越好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老人患上了富贵病,于是很多人提倡清淡饮食。但是过犹不及,如果吃素的话,容易导致营养缺乏。老年人饮食并非越清淡越好,最好能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吃剩饭剩菜
尽管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很多老人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剩菜剩饭舍不得丢,总是热热再吃。但是,饭菜里的各种营养素都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时间越长,损失越多。而且长时间存放的饭菜,还是要防止蛋白质发生变质,脂肪发生酸败,碳水化合物发生霉变。另外,剩饭菜产生亚硝胺几率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果吃时再不热透,还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引发胃肠疾病。柳鹏提醒,老年人肠胃功能比较脆弱,尽量不吃剩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