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生活卫士:夏秋交接以“收”为主 谨防心血管病

2014-11-18 来源:121健康网

  双节之后,气温渐低。人们能明显感受到,秋季温差加大、湿度变干、夜间变长。街头的人们已逐渐添加衣物,抵挡秋日瑟瑟凉风。与夏季不同,这样的气候变化特点让秋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记者近日就如何预防此类疾病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卢新政副主任医师,为广大市民、病友广泛支招。

  卢主任说,夏秋交接,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养生、调治等。首先,秋季是养生的绝佳季节,因为金秋时节,阳热渐降、阴寒渐盛,由热转凉;万物精华收敛,成果成实。在这一阶段,人体养生应该顺应自然,以养收为主,即是收敛。

  卢主任说,秋季养生适宜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养收调节。精神调养方面,天气的转凉,使人的精神情绪也渐趋平静,不仅符合秋天收敛的特征,也有助于缓解万物萧条带来的心理压力。卢主任建议,条件允许时,秋季登高望远,欣赏美丽壮观的秋景,有助于舒展心理压力。

  起居方式,应顺应昼夜温差大的阴阳规律,早卧早起。早卧,则人体阳气潜藏、阴气隆盛,顺应自然界阳降阴盛、以收敛的气候特征;早起,有助于人体阳气舒张,顺应此时自然界阳气尚未完全潜藏的阴阳规律。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至于饮食调养,因为秋季干燥,所以市民应注意补水,饮茶时可选择菊花、罗汉果等。同时,也可多食富含水份的水果,如雪梨、葡萄等;糖尿病患者选择火龙果、杨桃、番石榴等低糖水果。

  饮食上,宜选温阳食物,如鸡肉、核桃、南瓜、板栗、松花粉等。运动调养方面,因为秋季贵在收养,故不宜做活动量过大运动,可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户外活动以舒展筋骨为宜,不要大汗淋漓、消耗过多体力。

  卢主任强调,在秋季收养同时,市民们还应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患病。秋季常见的高盐饮食、吸烟、睡眠少均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天气干燥导致血液浓缩,使脑血管病、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高。一些老年人患者,借秋高气爽的时节外出活动,为避免冠心病突发,应随身常备急救用药,并学习急救常识。

  此外,秋季节庆活动较多,免不了聚餐饮酒,过量饮酒易升高血压、血糖、血脂;而此时温差大、血压波动大也易引起脑中风,包括缺血、出血性中风。另外,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在秋季也明显升高,各种感染,不仅增加呼吸道疾病,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

  已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注意在秋季对疾病防治。卢主任介绍,由于秋季温差变大,导致血压波动大,原来临界高血压者其血压升高,需服药控制;原来服药控制良好者,秋季变凉时血压升高。因而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气温变化,自我监测血压波动,适当调整用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医生处方,适当增加药物治疗,由于心绞痛的机率增加,备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另外,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晚期的过程,感染、心律失常是其常见诱因。患者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及早处理,以免进一步影响心脏病的变化。

  值得强调的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许多中青年患者对胸闷、胸背疼痛认识不足,到医院就诊后已明确有心肌梗死等。因而卢主任说,加强对市民的健康教育,也是防范秋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何雨田)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