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杭州牙博艺口腔正畸专科门诊的候诊室,被十来岁的少男少女占满了。“这两天看牙的孩子一下多了,有六七成专程从外地赶来,其中有趁暑假矫牙的,也有不少换牙途中出问题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林新平告诉记者。他是这间门诊部的负责人。
都说甜食是牙齿杀手,但暑假看牙医的并不全是爱吃甜食的小吃货。
林教授解释,吃甜食不是引发龋齿的根本原因,吃完甜食不刷牙才是大忌。口腔的细菌和残糖在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才容易引发龋齿。这个“经常”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不是一吃甜食就会引发龋齿。
牙齿好不好,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爸妈龋齿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烂牙,尤其要重视。
预防龋齿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小注意口腔卫生,即便只有两粒萌萌哒小乳牙的婴儿,晚上临睡前也要刷牙。
很多孩子对于换牙的概念,来自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主人公塔比莎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她人生中最大的烦恼,就是有一颗摇摇欲坠却怎么都掉不下来的牙。最后却意外因为一个喷嚏,解决了这颗超级顽固的牙。
林教授说,孩子的换牙期一般在6岁到12岁,不过女孩子因为生长发育早,第一颗乳牙也有可能会提前一年掉下来,像《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亮相的陆毅女儿,5岁就有小白牙光荣下岗了。
非正常情况是,个别乳牙过于执着,都过了12岁,还坚守阵地不动摇。前两天就有位来自慈溪的12岁女孩,因为有两颗顽固的乳牙迟迟没动静,特地来找林教授。“来的有点晚了,早几年矫正效果会比较好。”林教授有点惋惜。医学上管这种情况,叫阻生牙,最好在6、7岁刚开始换牙时就诊断出来。
这位权威口腔正畸专家,常常会苦口婆心建议家长,等孩子到换牙期,每半年或一年定期到牙科医生那里看看。对付不按牙理出牙的家伙,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矫牙。很多孩子到12岁后,恒牙出齐了,才考虑矫正的问题。其实,已经过了最佳矫正期。
“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机是12岁前,在换牙结束前一年左右。因为这时还能借助牙齿的生长空间,让它们各归各位。有些孩子,甚至不用拔牙,就能达到矫正效果。”林教授说。
除了矫牙,林教授还要说——
1、牙齿不是刷得越多越干净。
为了保持牙齿干净,一些人喜欢吃完东西就刷牙,早中晚刷一次,林教授说,如果刷牙方法不到位,一天刷七八遍也不顶用。如果方法到位,晚上临睡前刷一遍就足够了。
2、拔牙不会影响牙齿健康。
美国100多年的矫牙历史,以及近年科学研究都证明,拔牙不会影响牙齿健康。矫正牙齿,能不拔牙最好不拔,但非拔不可,就必须要拔。林教授的女儿矫牙时,就拔了4颗牙。
3、牙况复杂的孩子不要尝试隐形牙套。
和张口露出钢牙相比,现在有部分人选择隐形牙套,不过林教授并不推荐青少年用这种高大上的矫牙工具。除了三万元以上的费用,比普通牙箍贵了近一倍,这种隐形矫牙工具还不适合“牙况复杂”的孩子。如果孩子实在接受不了“钢牙”,林教授介绍,有一种近乎透明的陶瓷自锁可以替代,仅留一条细细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