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15%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 心情不好≠抑郁症

2014-11-17 来源:121健康网

  有些抑郁症无明显抑郁情绪,反而表现为躯体症状

  近两个月来,连续多名媒体人因抑郁症自杀辞世,让世人为之扼腕的同时,亦让抑郁症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中不少人对抑郁症不甚了解。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10%~15%的抑郁症患者会自杀,抑郁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疾病。而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甚至有些抑郁症没有明显抑郁情绪,反表现为躯体症状。

  心情不好≠抑郁症

  现代人经常有情绪困扰,有些人疑惑自己经常心情抑郁会否发展为抑郁症。对此,潘集阳指出,心情不好,出现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失眠等有可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或一过性症状。但抑郁障碍(即抑郁症)、焦虑障碍、失眠障碍等则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与正常情绪变化相比,抑郁症等导致的病理性情绪变化更持久,程度更严重,并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经治疗一般难以缓解。

  潘集阳表示,抑郁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症状需持续至少2周,患者每天大多数时间心境抑郁,兴趣或乐趣减退甚至丧失,并有以下至少2项状况:显著体重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躁动或迟滞;虚弱或精力不足;感觉没有价值感或过度自责;思考能力减弱;反复想到死亡。

  抑郁症≠心理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所致,更有不少职场人士认为,抑郁症是性格软弱的表现。对此,潘集阳表示,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问题,而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会出现萎缩,但通过药物治疗,这种萎缩有可能被减缓或逆转。现代医学倾向于认为人的性格表现与大脑神经递质有关。大脑神经递质是负责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的异常将会导致大脑神经元网络传递的异常。

  不过,心理刺激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也有诱因的作用。

  有些抑郁症没有抑郁情绪

  潘集阳指出,有些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反而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例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心慌胸闷、恶心呕吐、性欲减退、阳痿等,这种非典型性的抑郁症具有隐匿性,误诊率很高。

  为此,当患者有躯体症状,经详细检查,没有发现相应器质性病变时,应考虑是否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所致,可以到精神心理专科咨询求诊。

  抗抑郁药物需长期服用

  许多人都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心怀恐惧,不少人更认为抑郁症能单纯靠心理治疗治愈。

  潘集阳指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手段,但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帮助是有限的,对于轻度的抑郁症也许单纯的心理治疗可以解决,但是中、重度的抑郁症肯定需要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是可控的,患者不需要过分担心。

  他还提醒抑郁症患者,切莫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切莫随意停药,建议做好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用的准备。抑郁症复发风险很高,患者不坚持服药是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患者第一次发病,药物治疗至少应持续一年;再次复发,且期间间隔超过半年,需坚持两年以上药物治疗;复发三次以上,则建议终身服药。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