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应该是人们胃口最差的季节,不愿吃肉不想吃鱼,喝碗清粥肚子就饱了。有些年轻姑娘甚至趁着这段时间自然减肥,声称夏天是最瘦的时候。
其实,天气太热,热到不想吃饭,昏昏沉沉,头晕心烦,可不是正常现象,这是一种病,中医把这叫做“疰(zhù)夏”。
老底子杭州人习惯在立夏之日称体重,特别是给孩子称一称,有“保重”之意,过了一个夏天不要瘦下去,据说可以防治疰夏。
上周,浙江省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副科长汤军医师也“疰夏”了。前段时间,她从北京去广州又回杭州,两天都在飞机上,回来就连一勺西瓜都吃不下,整个人昏昏沉沉,不停出虚汗,头昏脑涨。
汤医师是怎么赶走疰夏的?
疰夏是一种病
孩子和工作强度大的人容易得
汤医师说她的疰夏由来已久,“从小姑娘那时候就开始了,每年放暑假,我就呆在家里,不爱吃饭,人么昏昏沉沉的,想睡又睡不好。每年夏天,我都要轻个五六斤,冬天再胖回来。每年都这样,我觉得也正常。爸妈看我吃不下,也不强迫我吃。”汤医师说。
后来学了中医,才知道夏天吃不下东西、头昏脑涨是一种病,而且身子虚的人容易得。
夏天气温高,人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汗液又带走了很多水和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植物神经紊乱。这时候,人体的肠胃、神经都需要大量的养分,但因为消耗过大,所以肠胃消化无力,整个人会感觉昏昏沉沉。
汤医师的老公也是中医师,看到她无精打采,就给她刮痧,稍微一刮,背上的瘀青就泛出来,颜色青紫,都有点发黑了。“老公说,你看你的毒有多深,发出来就好了。刮完痧,我就觉得清醒一点了,之前除了没力气,还有低烧,刮完过1个小时再量,体温就下去了。”
“中医老底子的东西蛮神奇,刮痧算其中一个。我的老师徐志瑛是国家级名中医,她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治小孩子感冒发烧、胃口不好,没什么特效药,家长们总是拎着病恹恹的孩子到她这里来,按住‘嗖嗖嗖’刮几遍,孩子‘哇哇哇’挣扎一阵子,放开站起来,精神就好多了。”汤医师说。
中医认为,刮痧有助于排出体内湿热甚至毒气。现代医学认为,刮痧造成局部的创伤,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神经、循环、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活跃起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改善中暑、感冒发烧、头痛、肠胃病等病症。
除了刮痧,汤医师还喝了两天的藿香正气水,这种中成药可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针对夏天产生的外感风寒,可以治疗头昏脑涨、胸闷腹胀等症状,如果有些低烧,也同样适用。
“出差了两天实在太累,我对症下药,好好睡了两天。中午也是吃完饭看会儿电视再睡,睡一个小时。这样两天后,我明显感觉精神气回来了,就像充了电,现在我已经完全恢复了。补充睡眠,对疰夏相当管用——至少头昏脑涨的情况不大有了。”汤医师说,一般疰夏的人要么天生体质较差,要么这段时间较疲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孩子、工作强度大的人容易得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