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竖立着一座墓碑,碑文用拉丁文写成的。碑文的最末一句是这样写的:“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这是英国政府对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赞颂。
1642年12月25日,依撒克·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去世;他2岁时,母亲改嫁。此后,他由外祖母抚养。童年时代的牛顿,性情孤僻,爱好思索,特别喜欢制作各种机械玩具。有一次,他制作一架小水车,拿到溪边试验,居然灵巧地转动起来。有个同学故意把他砸坏,牛顿平时很温和,这一次他再也忍耐不住,冲上去把那个同学教训了一顿。12岁那年,牛顿到市镇上读中学。没多久,母亲因后夫去世又回来了,还带来3个孩子。母亲叫牛顿辍学回家帮助做农活。牛顿一边放牧耕种,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和思考问题。因为专心致志地读书,结果让牛迷了路;为了测量风力在暴风雨中跑来跑去,弄得浑身湿透。母亲担心他出事,又叫他去继续上学。
1661年,牛顿考进剑桥大学。在这里,他遇上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巴罗教授。巴罗以研究数学、天文学和希腊文著称于世。他发现牛顿是株好苗子,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专长给牛顿。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留在剑桥研究室,1668年获得硕士学位。次年,巴罗教授为了让牛顿这株好苗尽早地破土成长,便以年迈为由,辞去数学教授的职务,竭力推荐年仅27岁的牛顿继任自己的职务。从此,牛顿的钻研精神是惊人的,真正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有一次,他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揭锅时发现煮的竟是怀表。还有一次,他请一个朋友来吃饭,自己却在内室做实验,朋友见他不出来,就把自己的那份鸡吃掉。后来牛顿出来见到餐桌上的鸡骨,竟自言自语地说:“我以为自己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啦!”
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和近代科学的力学奠基人,他在科学的很多领域里都取得巨人的成就,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但是,他非常谦虚,保持着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他在临终遗言中说:“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象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