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氏菌更习惯称为大肠杆菌,分类于肠杆菌科,归属于埃希氏菌属,并且大肠杆菌株ATCC 11775是该属的模式菌种。大肠杆菌的不同菌株间DNA相关性为80%,而与同科的志贺氏菌属(除鲍氏志贺氏菌外)的DNA相关性可达80-87%。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此名称不易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混淆),一般包括五种:即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文献报道还有几种,象:凝集性大肠杆菌、即产VT毒素又具有侵袭性的大肠杆菌等,但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生物学特性:
基本形态特征:
此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大小约0.5μ-0.8μm*1.0μm-3.0μm,因生长条件不同,个别菌体可呈近似球状或长丝状。此菌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状排列。约有50%左右的菌株具有周生鞭毛而能运动,但多数菌体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动力弱;多数菌株生长有比鞭毛细、短、直且数量多的菌毛,有的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
培养特征:
由于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1)光滑型: 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容易分散。(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易在生理盐水中自凝。(3)粘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此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生化反应与血清学反应
大肠杆菌属于卫生学意义的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范畴,因此,必须符合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有关定义,在检测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基础上,可以应用I(吲哚)、M(甲基红)、Vi(3羟基-2-丁酮)、C(柠檬酸)即IMViC生化试验对大肠杆菌作进一步鉴定,其IMViC结果为++--或-+--。生化反应是鉴定大肠杆菌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大肠杆菌之间生化反应的差异非常常见,象:许多菌种非/迟发酵乳糖,但并不说明它们遗传上有明显不同,生化反应非典型的大肠杆菌菌株与典型菌株的DNA相关性在85%-100%。附表1为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表。其中H2S、脲酶、阿糖酸、吲哚、ONPG试验常为首选生化反应,其余为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大肠杆菌在赖氨酸脱羧酶、粘质酸盐、醋酸盐生化试验中,有一项或多项试验阳性,且厌氧性生长弱,有动力和吲哚试验阳性可与志贺氏菌相鉴别。
大肠杆菌的血清学反应,往往是对经分离、鉴定、确证为大肠杆菌的 进一步分型,常不作为常规方法使用。附表2所列主要致泻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对大肠杆菌的分型鉴定工作,基层检验单位若有要求时,可与各地所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室联系,委托进行血清学鉴定工作。
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此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在无芽胞菌中是最强的一种,在室温可存活数周,在土壤、水中存活数月,耐寒力强,但是在30分钟内快速冷冻,将37℃降至4℃的过程,可杀死此菌。加热60℃,30分钟,此菌可灭活。对漂白粉,酚、甲醛等较敏感,水中1ppb氯可杀死此菌。此菌耐胆盐,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煌绿等染料的抑菌作用,在选择性培养基配制上,常利用此菌这一性质。
卫生学意义与流行学
由于大肠杆菌是人及各种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常随粪便从人及动物体排出,广泛散播于自然界,所以一旦检出大肠杆菌,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被粪便污染,而在卫生学上被用于饮水,牛奶或食品等的粪源性污染卫生细菌学指标;并且由于大肠杆菌在外界存活时间与一些主要肠道病原菌相近,它的出现也可能预示着某些肠道病原菌(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存在,因此该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近来,有些国家在执行HACCP管理中,将大肠杆菌检测作为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和HACCP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
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其中尤以EPEC、ETEC所占比例为大。附表3是我国部分省市主要腹泻病原体检出率情况,尽管目前报道各地主要腹泻病是由志贺氏菌或轮状病毒引起的,但是,多年来,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始终位于第二位,可见大肠杆菌肠道传染的广泛性。还有,致泻性大肠杆菌亦可常年引发人体腹泻,以夏秋季为高峰,在患者感染住院率中,婴幼儿占60%以上。近来,EHEC O157:H7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新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引发的出血性肠炎的暴发或散发病例,自1983年以来在北美州(美国、加拿大)地区逐年增多,英国、日本亦有爆发和散发病例报道,我国也发现散发病例,尚未有爆发EHEC的报道。附表4为近几年EHEC的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