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雉子筵根 【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拼音】Zh Zǐ Yn Gēn 【英文名】Root of Dewberryleaf Cinquefoil 【出处】出自《中草医通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莓叶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根极多,簇生。花茎丛生,被开展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稀4对;
《中华本草》:雉尾 【药材名称】雉尾 【拼音】Zh Wěi 【英文名】Pheasant tail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环颈雉的尾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取下尾羽,洗净,烘干。 【原形态】环颈雉,体长约90cm。雌雄异色,雄者羽色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颏、喉和后颈均黑色而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金黄色,向后转为栗红
《中华本草》:雉肝 【药材名称】雉肝 【拼音】Zh Gān 【英文名】Pheasant liver 【出处】出自《圣济总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环颈雉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除去羽毛,剖腹从内脏中取出肝脏,鲜用或烘干备用。 【原形态】环颈雉,体长约90cm。雌雄异色,雄者羽色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颏、喉和后颈均黑色而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背部
《中药大辞典》:雉脑 【药材名称】雉脑 【拼音】Zh Nǎo 【出处】《纲目》 【来源】为雉科动物雉的脑。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 【功能主治】《纲目》:涂冻疮。 【复方】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圣济总录》雉脑膏)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名称】震天雷 【拼音】Zhn Tiān Li 【别名】九牛造、九牛七、翻天印、柳州七 【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震天雷Euphorbia hylonoma Hand.-Mazz,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晒干。 【性味】甘、微苦,凉。有毒。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散瘀,止血。用于大小便不通,肝硬化腹水;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2钱,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鯮鱼 【药材名称】鯮鱼 【拼音】Zōnɡ Y 【别名】鯼鱼(《纲目》),尖头鳡(《鱼类分类学》)。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鯮鱼的肉。 【原形态】体甚长,略侧扁,腹部圆。头前半部细长,稍成管状,吻端平扁似鸭嘴形。口上位,下颌向上倾斜,且长于上颌,上颌骨末端达眼前缘之下。眼中等大,距吻端较近,向两侧面突出,两颊很宽,眼后头长为吻长的2~2.5倍。下咽齿1行,细长。鳞细小,侧线向腹面微弯;侧线鳞140~170。背鳍Ⅲ8,无硬刺,起点在腹鳍
《中药大辞典》:鱵鱼 【药材名称】鱵鱼 【拼音】Zhēn Y 【别名】箴鱼(《山海经》),铜哾鱼(《临海异物志》),姜公鱼(《纲目》),针工鱼(《医林纂要》),针鱼(《动物学大辞典》),单针鱼、针扎鱼(《黄渤海伍类调查报告》)。 【出处】《纲目》 【来源】为鱵科动物鱵鱼的肉。 【原形态】体细长,略呈圆柱形,背腹缘微凸,尾部渐细。体长约16~24厘米,头长,前端尖,顶部及两侧面平坦,腹面较狭。口小。眼较大,距上领尖端和鳃盖后缘的距离相等,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大,位于眼
《中药大辞典》:鲻鱼 【药材名称】鲻鱼 【拼音】Zī Y 【别名】子鱼(《纲目》),白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梭鱼(《脊椎动物分类学》)。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鲻科动物鲻鱼的肉。 【原形态】体粗壮,呈圆筒形,前部平扁,入后渐侧扁。体长约40厘米。头短,平扁,背部宽阔,两侧略凸,向腹面倾斜。吻宽而短。眼大,外被一层厚的脂膜。眼间隔宽阔平坦。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三角形。口小,下位,略呈人字形。口唇发达,下颌前端有一凸起,可嵌入上
【药材名称】睡莲 【拼音】Shu Lin 【别名】睡莲菜、瑞莲(《岭南杂记》),子午莲(《纲目拾遗》),茈碧花(《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具线状黑毛。叶丛生浮于水面;圆心脏形或肾圆形,长5~12厘米,宽3.5~9厘米,先端圆钝;基部的心耳尖锐或钝圆,全缘;上面绿色,幼时有红褐色斑,下面带红色或暗紫色;叶柄细长。花浮于水面,直径4~5厘米,白色,午刻开花,午后五时收敛;花萼的基部呈四方
《中药大辞典》:鳟鱼 【药材名称】鳟鱼 【拼音】Zūn Y 【别名】鮅(《尔雅》),赤眼鱼(《说文》),红目鳟(《脊椎动物分类学》)。 【出处】《纲目》 【来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原形态】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
化妆品标签科普小知识八问。Q1:什么是化妆品呢?Q2:什么是特殊用途化妆品呢?Q3: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需要取得什么资格吗?
《中药大辞典》:鳣鱼 【药材名称】鳣鱼 【拼音】Zhān Y 【别名】鳣(《诗经》),含光、蜡鱼(啪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蟥鱼((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鲟科动物鳇鱼的肉。 【原形态】鳇鱼(宁原《食鉴本草》) 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
《中华本草》:鳣鱼肝 【药材名称】鳣鱼肝 【拼音】Zhān Y Gān 【英文名】Siberian huso Sturgeon live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鲟科动物蝗鱼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so dauricus(Georgi)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剖腹,取其肝脏;鲜用。 【原形态】蝗鱼,体长约2m,大者可长达5m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
《中华本草》:鹧鸪 【药材名称】鹧鸪 【拼音】Zh Gū 【英文名】Chinese francolin, Partridge 【别名】隋阳、越雉、逐隐、怀南、山鸪、格磔、越鸟、中国鹧鸪、花鸡 【出处】1. 崔豹《古今注》:鹧鸪,出南方,鸣常自呼,常向日而飞,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夜飞则以树叶覆其背上。 2.《唐本草》:鹧鸪鸟,生江南,形似母鸡。 3.《岭表录异》:鹧鸪,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肉自而肥,远胜鸡、雉。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野
《中华本草》:鹧鸪脂 【药材名称】鹧鸪脂 【拼音】Zh Gū Zhī 【英文名】Chinese francolin fat, Partridge fat 【别名】鹧鸪脂膏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剖腹取脂肪,熬油,放冷后备用。 【原形态】鹧鸪,体长约30cm。嘴短,雄者黑色;雌鸟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