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胆囊癌多学科诊治团队(MDT)一篇题为《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同步放化疗:一项倾向性评分分析》的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IJROBP在放射肿瘤学领域称为“红皮杂志”,是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ASTRO)官方杂志,为国际肿瘤放疗领域权威的、影响力最大的杂志。
论文在胆囊癌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临床研究结果:通过放疗辅助同步化疗手段,将胆囊癌手术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由13个月,延长到了27个月,为胆囊癌患者争取到了整整一倍多的时间。
癌症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因素
在过去,肺结核、疟疾、新生儿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有了各种抗生素及“无菌观念”的普及,这些疾病不再那么可怕。
如今,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中发达国家十大死亡原因中,癌症占到了3项(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还有一种“癌王”,更是让人谈虎色变。它就是胆囊癌。
由于解剖学特性,胆囊癌被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它的预后非常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存活率连九死一生都谈不上。即使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手术,侵犯全层的胆囊癌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也仅在6个月左右
不论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听到胆囊癌都只能纷纷摇头。
但人类真的就只能认命吗?
面对这样严酷的临床挑战,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带领的肝胆外科团队与邵逸夫医院放疗科主任孙晓南带领的团队通力合作,早在2002年,便成立了胆囊癌多学科诊治团队(MDT),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胆囊癌术后辅助治疗提高预后方面取得了这一重大进展。
胆囊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的意义
由于解剖学特性,胆囊癌被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也极易复发、转移,预后非常差。
而且胆囊癌的发病率不高,国际上对于胆囊癌术后辅助治疗尚没有明确定论。此外,胆囊周围有包括肝脏、小肠、胃等正常器官需要保护,对放射治疗提高了难度。
孙晓南主任团队通过放疗辅助同步化疗的手段,将胆囊癌手术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由13个月,延长到了27个月,为胆囊癌患者争取到了整整一倍还要多的时间。要知道,对于癌症的治疗来说,很多国际最新最尖端的治疗有时也只能提高几个月的生存时间。
十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常人来说,或许只在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胆囊癌患者来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