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JCI总部的邮件,内容令人振奋——该院高分通过JCI国际标准认证,成为中国首家通过JCI第六版评审的大型社会办综合性医院!
什么是JCI?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是美国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的英文缩写,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评估医院质量的权威认证机构。该标准以其科学性、严谨性为全世界所公认,是全球范围内验证医疗机构质量的“金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第六版JCI标准自今年7月1日开始施行。
由4位国际JCI评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于9月18日至22日的5天时间,对浙大国际医院展开“上天入地”式的细致检查。离院报告会上,评审专家反馈的结果为:1199项衡量要素中,仅20项未完全满足,14个章节中有6个章节满分通过。
“实际上,开院没多久就启动JCI评审的准备工作了,这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淬炼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在浙大国际医院叶再元院长看来,作为一家年轻的医院,人员来源和理念都非常多元,如何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也就是医院国际标准。
历时539天,医院成立了“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等23个委员会,先后修订完成全院性制度和部门制度510余项,应急预案249项,科室及部门服务计划60项,完成质量项目改进、流程细节改进1250多项。全院共进行了60余次院级课程,100次现场实践指导,累计33000人次参加,每一位管理者、部门骨干和一线员工都投入到了认证工作中。
“用细节编织医疗安全网”:
2分钟能拿到急救设备,5分钟能建立人工气道
人人掌握消防RACE,小超市工作人员也会CPR
JCI评审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细节、注重流程,从“看得见的标准建立”到“看不见的内在信息流程改进”均不可疏忽。比如:
为了防止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为每一位来院就诊的患者建立了唯一身份识别码,曾到院就诊过的患者,无论何时再次来院就诊,其信息都由唯一码进行管理。
患者身份识别的各个环节上也做细致的规定,包括昏迷、意识混乱、新生儿、无名氏等特殊患者的身份识别,住院和急诊患者全部佩戴腕带,门诊患者的所有检查单据的流转处理实行条码识别等。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对全体员工进行各种项目的“地毯式”培训,包括急诊、ICU等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CLS)课程系统培训,以及人人掌握基础生命支持胸外按压(CPR),培训对象除了医护人员,还包括每一位家政、保安人员甚至医院小超市的工作人员,CPR总培训时长达1000小时以上。
据悉,为了建立符合JCI要求的急救体系,每一个医疗单元在医院急救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从急救知识培训、抢救设备使用训练、大批伤患者急救处置、院内单个患者的紧急救治等多个层面,逐个设计了详细方案并仿真模拟演练,细节上做到院内任何区域2分钟能拿到急救设备、5分钟能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水平。
消防无小事,院感无小事。经培训,现在浙大国际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在火灾时迅速进入消防角色,组织患者和员工正确疏散,掌握消防RACE(救援、报警、限制、灭火疏散)原则。
为了降低交叉感染,医院建立了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以及对医疗垃圾的回收采用智能管理系统。每个医疗区域都设有标准的洗手池,所有治疗车上、病房门口、电梯口都有快速手消毒液,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进行JCI认证工作,不仅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安全,强化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用细节为患者编织一张安全网。”叶再元院长透露,医院还将积极投入到等级医院的评审准备工作中,继续坚持医院质量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