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院长陈亚岗教授
让市场和需求决定医疗资源配置
为什么浙江大学会首次在异地建设直属医院?为什么会选择义乌这个县级市?
“让需求来决定!”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介绍,义乌是中国最富裕的县级市之一,经济总量大和经济活跃度高,外来人口呈现国际化趋势——但这些人群的就医需求却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义乌地区就医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医疗资源配置和需求差距过大。义乌老百姓需要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陈亚岗说,义乌本地户籍人口不过70多万,但常住人口却达210—220万左右。而按照惯例,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是按户籍人口来规划的。
换句话说,原本义乌地区医疗机构是按照服务70多万人口建设的,因此根本无法满足现有人口的就医需求。这从目前义乌中心医院的门诊量和繁忙程度可见一斑。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感慨,“一个县级医院的门诊量并不低于浙一、浙二这些省级医院啊。”
因此,要深化医改,解决老百姓地区性看病难,就必须突破现有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认为最合理的莫过于“让市场和需求来决定”。
从对口支援到合作办医从全面托管到新建
4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全力以赴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攻坚战。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实惠,特别是让基层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在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看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并不仅仅是指字面上的、现有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更是县级和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改革。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改革原有的县级医院,还是新建医疗机构,殊途同归。
为了帮助基层医院壮大,国家和各省市都在进行探索。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将这些模式探索总结为三个阶段。
对口支援和扶持:省级医院派出医生到县级医院;合作办医:省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科室进一步合作,并签下责任书,明确提升目标;全面托管:县级医院不仅医疗技术由省级医院负责,院长也由省级医院任命派驻。
如今,浙江再进一步深化基层医改,将省级公立医院直接建到医疗需求旺盛的县级市,让优质的省级医疗资源完全下沉到县,让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直言,相比做大做强原有县级医院,省级医院落户县城“起点就不同、目标更有差距”。县级医院或许能得到某一家省级医院的支援和当地政府政策、财政的支持,但省级医院则能得到省级和地市的更多的资源。县级医院发展的目标或许是“三乙”或“三甲”,而浙医四院的目标则是“浙一”、“浙二”这些同为浙大附属医院的省内最优质的医疗机构。
人才吸引力、理念和管理的创新是最大优势
“在医院的发展上,人才是核心。”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认为浙医四院最大的优势是吸引人才。
事实上,不论是对口支援、合作办医还是全面托管,甚至一些混合制、股份制、管办分离、选举院长等医改探索,几乎所有县级医院改革都遇到了人才难题: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仅靠政策要求、口号呼吁,县级医院并不能吸引足够多的优秀人才,甚至还会出现高端人才流失的情况。
相比而言,浙江大学的金字招牌和浙大系统的发展前景对医学生更有吸引力。浙江大学亦举全校之力鼎力支持浙医四院,除了抽调医学人才,更选派了管理、运营等诸多专业精英加入。
浙大和义乌市甚至专门为浙医四院量身定制了人才引进政策。如浙大对其医生的职称晋升有适当倾斜,规定2018年前进院的硕士研究生(原规定需“博士”学位)符合其他条件时也可参评副高职称;义乌政府在院外预留了人才公寓用地,同时对医院职工子女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等等。
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告诉记者,医院从2010年开始依托浙江大学平台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预计今年9月医院开张时会有80位左右知名专家到位。
作为一家新建医院,一切从零开始,很艰难,但也有优势。从零开始意味着一张白纸,实施创新理念和管理制度可以大胆试验。许多国际化的管理制度可以被充分引进,如更加安全有序的“人车分流”设计,便于医生会诊协作的“医疗后走廊”诊间,强调药师临床服务的新理念,还有对接国际医疗后勤集团的“后勤全面外包”机制,及提高药品供应效率的“延长药品供应链”模式等等。
省级医院落户县城,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省级公立医院,在这次省级公立医院医改的背景下,他的全新的模式本身就是浙江省医改的一个重要探索。
“经过十多年发展,浙医四院能够成为媲美浙一、浙二的省内最优质的医院,真正成为浙江省规划的浙中区域医疗中心的顶梁柱。”这是浙医四院院长陈亚岗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对浙医四院这个医改新模板的真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