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第4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战胜肝炎,从我做起”,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每年减少3万名新生儿乙肝感染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甲肝、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乙肝和丙肝可形成慢性感染并导致原发性肝癌。
浙江省历年来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策略,使得病毒性肝炎疫情逐年下降,其中甲肝报告发病数从2004年的3999例减少到2013年的472例,发病率从8.509/10万逐渐降低至0.86/10万,10岁以下儿童甲肝病例构成比从5.92%下降至1.27%。同时,2006年我省1-14岁儿童HBsAg标化阳性率(1.32%)较1992年(12.90%)下降了90%。
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已从2004年的10.82/10万降至2013年1.56/10万,根据测算,浙江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每年可减少3万名左右的新生儿乙肝感染者。
肝炎发病数仍居甲乙类传染病首位
我国是个肝病大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占全世界1/3,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肝病等患者逾一亿。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发布的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显示,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首位,报告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第四位。其中乙肝的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位于病毒性肝炎的首位。
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肝感染,我国于90年代初确定将为儿童普种乙肝疫苗作为国家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1992年至2006年我国感染乙肝病毒人数减少近8000万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近1900万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已从乙肝高流行国家降为中度流行国家,并于2012年实现了向世卫组织承诺的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2%以下的承诺。
接种疫苗预防甲肝、乙肝最有效
由于病毒性肝炎流行广,感染者众多,防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甲肝、乙肝等病毒性肝炎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除认真落实儿童甲肝、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重视乙肝疫苗接种。
预防甲肝和戊肝需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而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可预防丙肝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