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很多家长被震惊,纷纷担心自己家的孩子中招。但不报培训班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该如何是好?
为此,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眼科医院眼底病中心郑斌副主任医师。郑医师告诉记者,微信文中所解释的“用眼过度”是视神经炎发病的“罪魁祸首”,这一说法严格从医学角度来讲,未免有些不恰当,而且儿童发生球后视神经炎的可能性本来就很低。根据文中所述,萌萌来自课业和家长的压力很大,所以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功能性失明”的可能性更大,也被称为“癔病”或是“诈盲”。
浙江省眼科医院眼底中心郑斌副主任医师
课业压力导致暴盲? 专家:不能和课业压力大划等号
郑斌医师从事眼底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眼底相关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进一步解释说,微信中所说的“球后视神经炎”顾名思义是发生在位于眼球后面视神经的炎症,在常规的眼底检查中是不会有明显异常表现的。由于在儿童时期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一旦怀疑,必须要排除头颅里有无占位压迫和是否长期服用药物等情况。
儿童常患的视神经炎最常见是“视乳头炎”,就是神经和眼球接口的地方,这里常常会被眼科医生观察到有明显异常,所以不容易误诊。儿童时期由于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病毒细菌等感染,如常见的感冒发烧或是鼻窦炎等等,都是容易诱发“视神经炎”的原因。萌萌即使得了视神经炎,也和用眼过度、压力大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也仅仅可被认作是一种诱因,而绝不是直接原因。
“功能性失明”是一种心理疾病
那么,导致9岁女孩暴盲的原因究竟还有什么可能呢?郑斌医师带记者又重新阅读了这篇微信,其中有一些描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萌萌平时周末四处“奔命”学习,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并且期中考试“一团糟”,妈妈于是“严厉质问”。郑斌医生分析说,由于萌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加之发病前考试成绩不理想,并受到母亲的严厉斥责,所以更可能是患了临床更常见的一种特殊“暴盲”情况——“儿童功能性失明”。
“‘功能性失明’其实属于一种心理性疾病。发病年龄可以从7岁到70岁,儿童发病率所占比例可以高达40%。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家庭暴力,父母离异,厌学等。
这些儿童去医院眼科检查,无论什么样的仪器,都查不出毛病,但孩子的眼睛确实就是看不清楚。心理压力、急躁情绪等是其诱发因素。
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女孩每周要上5个培训班,课业压力大,导致孩子过度用眼、身体透支”的说法郑斌医师并不赞同,他举例说,“我女儿的一个同学,每周要上12场课外辅导班。比那个9岁女孩报的培训班多的多。但并没有发生所谓的暴盲。这说明,课业压力大,并不是造成女孩暴盲的主要因素,但可算是其中的诱因之一。”
“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家长给萌萌报的,可能都不是她自己喜欢的培训班。一旦孩子不喜欢,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硬着头皮去上培训班的话,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很大,再来父母粗暴的训斥,久而久之会导致视物模糊、眼痛等‘癔病’,也就是‘诈盲’现象。”
心病还需心药医,要学会给孩子减压
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功能性失明”患者的治疗,郑斌医师说,家长也不需要过于紧张,只要诊断明确,孩子无需配镜矫正,更不需要吃药,只要学会给孩子心理减压,“失明”就能逆转。
“失明”在眼睛,病根却在心里。医生首先会跟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通过心理疏导,解除孩子心理压力。
必要的时候,可以给患儿一些“安慰性”治疗,比如给孩子开一瓶所谓“很有效果”的维生素类眼药水带回家去点。其实只是一种安慰剂。
其次,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在报课外培训班的时候,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多问一下孩子“你喜欢学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更不要威胁、打骂孩子,强迫孩子学习。以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加大心理负担。
一般来说,当孩子心理放松,压力缓解后,三至五天或者一个星期后视力就会恢复正常。
发病隐匿 不要误认为“近视”延误就诊
当然,功能性失明的孩子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无论视力多么的差,在平时活动中也不会出现磕碰,甚至可以达到"健步如飞"的地步,而其他一些疾病如视神经炎,高度近视等都不可能会这样。由于功能性失明并没有特异性症状,发病比较隐匿,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盲”,所以往往会被家长忽视,甚至误认为孩子“近视”了,拖着不去就诊。
郑斌医师提醒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抱怨或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表现时,要赶紧去专业眼科医院就诊。而当眼部相关检查都好的时候,就要考虑“功能性失明”的可能。家长也千万不能擅自做主,错过最佳视力逆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