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通报,这位患者是38岁的男性,义乌人,今年2月2日去斐济和萨摩亚旅游(斐济和萨摩亚为疫情发生国),2月15日返回义乌。
目前,该患者仍在义乌市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现状况良好,体温下降,血常规基本正常,但仍有皮疹和眼结膜充血症状。

被萨摩亚的蚊子叮了一口 在回国途中发烧了
根据患者自述,2月4日,他与亲朋好友共33人经香港飞赴斐济及大洋洲萨摩亚等地旅行;
2月14日,该患者在斐济飞香港航班上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畏寒,腹泻,到达香港后经深圳皇岗口岸入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行保健中心监测发现,该患者体温38.5℃,伴头疼咽红,对其进行了采血检测,患者入境后在前往广州途中出现鼻出血;
2月15日,患者从广州直飞义乌返回家中,当晚耳后出现红色斑丘疹,16日上午皮疹开始扩散至躯干,伴结膜充血;
2月16日,浙江省疾控中心接到广东协查通报后,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义乌市,前往患者家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患者送至义乌市医疗机构住院隔离治疗,除此之外还对其同行32人进行了健康告知和医学观察;
2月17日,省疾控中心又对患者血样、尿液和唾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阳性,同日阳性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复核;
2月19日,经国家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认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目前正值冬末春初,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低。但病人和感染者需要防止性接触传播给他人.
专家提醒,当前南美和太平洋岛国等地流行寨卡病毒病,恰逢春节长假刚结束,如有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返回的公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如计划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需严格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建议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避免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和地区。

相关链接:关于寨卡的十个问答
1.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2.哪些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埃及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3.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蚊虫叮咬。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从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1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4.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5.该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是多久?
(1)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2)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6.什么时候是该病的发病季节?
寨卡病毒的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7.感染寨卡病毒病后症状如何?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8.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在排除登革热之前,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但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疫苗。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9.孕妇是否应当特别关注寨卡病毒?
目前已知悉,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
10.如何保护自己?
预防寨卡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要搞好环境卫生,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工作、旅行时要穿长袖衣裤,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