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杭州市追授马克“钱江友谊奖”,这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报道回顾:《杭州"洋女婿"马克"走了"捐出的器官救助了6名中国人》
事件回顾:一名英国人,捐献器官救助了6名中国人
马克·奥斯本,英国人,杭州女婿,49岁。6年前来到杭州生活,在杭州维思得英语培训学校教英语。今年3月3日,马克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被转至浙医二院抢救,由于出血量大,很快就陷入了深度昏迷。在与病魔抗争118天后,医生宣告马克脑死亡。
6月29日,马克的中国妻子王女士签署了马克和自己的器官捐献协议。随后,马克的1个心脏、1个肝脏和2个肾脏,分别被移植给4名患者;两片角膜也等待做移植,至少将救治2名眼疾患者。
让爱代代相传,马克的母亲曾接受心脏移植
马克的妻子王女士面对媒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把爱传递下去”。
王女士说,马克的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她曾做过心脏移植手术,也因此多了20年的生命。马克对此一直心怀感恩,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希望有机会能以这样的方式把爱传递下去。
而马克远在英国的亲人也非常支持王女士的决定。在国外,器官捐献本就是件平常的事。他们将器官移植前需要提供的资料第一时间寄了过来。
读者们用触动心灵的留言送行马克
新闻发出后,众多读者纷纷留言为其点赞,其中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就让我们用这些触动心灵的留言为马克送行吧。
南南自语——
“正是因为有这些‘中国马克’、‘外国马克’,器官捐献这样功德无量的举措才能慢慢走入人心,不得不说,除了治病救人的功劳,这些捐献英雄们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进程。”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
“这两天,不断有人给我短信,说被马克的故事所感动。在我从医的生涯里,也有不少像马克一样暖心的患者,给我鼓励,促我奋进。在医生成长的道路上,患者性命相托的信任和肯定,让我们更好地成长、精进。事实上,医患就是一个团队的伙伴,大家目标一致。浙医二院147年发展的历史,就是‘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关爱历史,也是医患一家的和谐历史,这种关爱与和谐是超越时间、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位医者,毕生所求的就是给生命以治愈、以帮助、以安慰,带来希望和重生。”
丁香叶——
“那张在床头,妻子牵起丈夫马克手的照片,瞬间打动了我,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即使你的双手浮肿,戴不进我们一起选的戒指,我也不会放弃,这应该就是坚贞不渝的爱情。”
护士Jo——
“马克的生命,就像微弱的火光又重新燃起来一样……唯有祈愿,你的器官在受益者的身上能够少点排异反应,要好好地健康地运转着它们原有的功能,就像你能够继续享有生命存在的意义,继续享受阳光下的轻抚一般。对生命的崇敬,源于对生命的爱。马克不是逝者,这份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活在他和爱人共同的世界。”
建德分院牵牛——
“四年前,我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似乎还是当时市内登记在册的,年龄最小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得到了亲人的支持,也受到了朋友的不解。今天马克的故事再次鼓舞了我,让我明白,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是正确的。把将要凋零的人体器官,捐献给一个亟需器官来维持生命的人,是一种博爱的奉献,更是生命的延续。”
骑行客周药师——
“英国人马克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再次感受‘相信(trust)’的力量,这是一个纯粹的人,有信仰的人,高尚的人。这种高尚流露于点点滴滴,例如收养受伤的钱塘江飞鸟,例如赴秘鲁支教,例如母亲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多活20年的感恩……物以类聚,我想他的爱人也是高尚的,幸福的。马克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从马克的感人事迹的心灵鸡汤中感悟成长,多行善事,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