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微博得到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和点赞。有网友表示,自己就是透析患者,刚做完透析确实很虚弱,因为没钱打车,常常坐公交回家,家人也不可能次次陪在身边,希望大家看到手臂上有两个这样绷带的人能够行个方便。也有网友回忆,坐公交时确实见到过绑着红蓝两根绷带的人,但以前并不了解情况,今后会多加留意,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
透析完的患者都会绑红蓝绷带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带着疑问,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蒋华。
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蒋华表示,红蓝绷带确实是透析患者的标识。
在尿毒症病人中,除了极少部分“幸运儿”能获得肾移植的机会外,大部分只能紧紧抓住血液透析这根“救命稻草”来维持生命。
血液透析就是利用血液净化装置,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清除血液中的各种毒素和多余水分,同时补充各种有益物质,再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回体内。整个透析过程就是在模拟人体的肾脏功能。
因此,每次透析,患者手臂上就会扎着一进一出两根针,红蓝两根绷带正是用于透析后的压迫止血。“选用红、蓝两种颜色是为了便于区分,红色代表动脉针,蓝色代表静脉针。”蒋华解释说,“红+蓝”是最常见的,但也有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绷带。
透析时,血液在体外循环中的流量达到每分钟250毫升,而通常手臂静脉内血流量仅为数十毫升,远远无法满足透析的需要。因此,需要将动静脉搭桥,造一个内瘘,使动脉血直接冲击静脉管壁,促进静脉管壁增厚扩张。这样一来,几个月后,静脉就会有充足的血流量,满足长期血液透析的需要。
“做内瘘的手臂不能举高,也不能拎重物,否则极有可能出现瘘管闭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蒋华告诉记者,内瘘一旦闭塞,治疗就无法进行,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刚做完透析时,由于脱水,患者会异常疲劳,这时最好能坐着休息。“所以,就像这条微博说的,坐公交时看到透析患者,尽可能给他们让座。”
蒋华提到,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做透析,手臂上往往布满针眼,常引起别人的误解,以为他们是“瘾君子”,“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每年有上千人来做透析 500多人长期来报到
50岁的林芳(化名)是一名已经做了7年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撸起袖管,手臂上密密麻麻几千个针眼。她每周要做3次透析,每次4小时,经历一次透析好像打了一场仗,浑身酸软,累得连话也没有力气说,只能扶着墙壁慢慢挪动步子。做透析的这一天,林芳要在床上躺一天,不过到了第二天,她就能恢复元气,看上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长时间靠机器维持生命,个中的艰辛、高昂的费用、内心对家人的愧疚常常让她感到痛苦。为了省钱,林芳也曾把一周3次透析减到一周两次,结果却是去“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如今,林芳想通了,尽管隔天就要去医院“报到”,但她已能坦然地面对,乐观地生活,“没什么比活着更重要,我还想看着外孙长大呢。”
像林芳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蒋华告诉记者,目前,在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每年都有超过1000名尿毒症患者前来做透析,其中一半人长期来这里报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慢病的管理模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浙大一院党委副书记陈江华教授说:“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当地医院可能条件有限,需要去大医院定期随访就诊,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首次面诊以后的随访,大部分已经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的形式进行了。”
蒋华医师说,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需要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也大有益处。“有些患者在透析后回到家中,如果出现不适,就可以在线上与大医院的医生进行沟通,获得指导,既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又能让患者获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