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昏迷、4次大手术、极其凶险的并发症......3个月里,张兆明一次又一次在鬼门关前徘徊。好几次,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气,觉得这个男人救不回来了。可也许是放不下挚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他的生存意志极强,安然渡过了一道道难关。
张兆明苏醒的那一天,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妻子嚎啕大哭,年幼的姐妹俩激动地喊着“爸爸回来了!”医生说,目前他的情况已经稳定,比预期结果好得多,接下来就是康复阶段。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横亘在这个小家庭面前的还有一道巨大的难关,高额的费用让本就贫苦的四口之家举步维艰。
飞来横祸!男子突然昏迷命悬一线
2016年7月12日,乐满秀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日子。
这天晚上十点,丈夫张兆明忽然喊了句头晕,紧接着呕吐不止。乐满秀慌了,催促着丈夫去医院。
“去医院干嘛?哪里来的钱?”张兆明一口回绝。
可是情况越来越糟糕。“从来没有这么痛过。”张兆明抱着头,满脸痛苦,“我可能快死了。”这是他倒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他被好心的老乡送往当地医院。
医生说,这是脑出血,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于是,张兆明被连夜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此时,他已陷入深度昏迷。经过长时间的手术抢救,他转入重症监护室。
“自发性四脑室出血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后脑部瘀血已清除,但仍有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还面临颅内感染风险,救回来的成功率很低……”医生说的每个字都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打在乐满秀的心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的天塌了。
此后,张兆明病情反复变化,并发症来势汹汹,陆续做了一次腰大池置管术,两次脑室外引流术,一次脑室腹腔分流术,几乎都是死里逃生。
每次丈夫进入手术室,乐满秀的心都是拎着的,一边抱着两个女儿默默流泪,一边在心里祈祷丈夫平安。
“病人的生存意志很强,每次一有危急的情况,他都能化险为夷。”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永坚说。
经过3个月的救治,张兆明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目前,他已能简单会话,四肢能缓慢活动,但还不能下床。
朱永坚表示,接下来一个月就是康复阶段,由于患者长期昏迷卧床,脑干功能受到影响,伴随肌肉萎缩,因此,康复的内容主要是锻炼肢体功能,从目前情况来看,患者将来很有可能正常行走。
医生在给张兆明做康复训练
从小苦命的他是好丈夫、好父亲
昨天下午,浙江在线记者见到了病床上的张兆明,经历了生死劫难的他又瘦又憔悴。
张兆明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他不到1岁的时候发生矿难去世,母亲又改嫁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学没读完就跟着务农。长大后为了多挣些钱,四处打零工,2011年来到富阳,当起了架子工,哪里有活,他就去哪里。
在妻子乐满秀眼中,憨厚的张兆明无疑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怕妻子辛苦,他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天的收入都悉数交给妻子,用来照顾家庭。空闲在家时,他一手包揽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刷碗......不仅对妻子体贴,对两个女儿也疼爱有加。干完活不管多累,一到家就抱起女儿“崽崽、崽崽”亲昵地叫着,陪女儿玩耍,对两个宝贝连声音响一点都舍不得。
“嫁给他,我这辈子很满足。”乐满秀对记者说,“我就是希望他好起来,只要他好,我怎么都无所谓。”
事实上,在张兆明病重的3个月里,妻子几乎寸步不离。两个女儿也陪在病床前,有时候给爸爸擦擦手,有时候喊几声“爸爸”,似乎在期待昏迷的父亲能握一握自己的小手。
待的时间长了,小姑娘和医院的护士也熟了起来。“她们很可爱,也很懂礼貌,看到我们就甜甜地叫护士阿姨,还经常问我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们都很喜欢这俩小家伙。”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三病区的责任组长陈陈鸯说。
平时,母女三人就住在病房里,睡觉时挤在一张小小的躺椅上,有时候病人少了,护士就多拿一张躺椅过来供她们休息。
平时母女三人就窝在这张躺椅上睡觉
医护人员发起众筹为生命助力
这场重病的打击对这个四口之家而言,近乎致命。顶梁柱倒了,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女儿,治病的钱从哪里来?
乐满秀东拼西凑,想方设法凑来的六七万元交了医药费,仍然远远不够。因为治病,张兆明已花去近30万。
医护人员怜悯这个不幸的家庭,决定发起众筹。
第一次众筹发起后,医生、护士、病友都纷纷转发,一点一点累积筹到了10万元,给张兆明带来生的希望。
为了更好的康复,张兆明还要转到康复医院继续治疗,但此前张家仍欠医院近11万元治疗费,而康复治疗的费用最少也要5万。
“能从手术台上活着下来,到一点点恢复,患者走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如果现在放弃,前面的努力不都白费了?”所以,医护人员们决定发起第二次众筹,再帮一帮张家。
“第一次众筹,是为了救活一位患者,第二次众筹,是为了救活一个家庭。”
你是否也愿意伸一次援手,拉一把这个处于黑暗中的小家庭?加入众筹 http://dwz.cn/4lu4Qe ,你的一点爱心,或许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