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在进行康复训练
事实上,需要康复的人群非常广泛,远不止运动员。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83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性病患者,超过1.5亿人有康复需求。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就在宪章中指出:‘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10月15日,在浙江康复三十年学术论坛开幕式上,浙江省康复学会会长于恩彦说,“康复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在身体与精神能力得到恢复,回归正常的生活。”
据介绍,浙江康复医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86年,时任省卫生厅厅长陈过教授就组织翻译了中国第一部介绍康复医学的专业参考书《康复医学》,并在杭州、金华、温州、宁波、舟山建立了社区康复试点。1992年起,浙江省人民医院率先在省级医院中开展现代康复治疗。如今,浙江康复医学会已走过三十年,吸收了近3500名会员,建立了22个专业委员会、6个地方学会,已成为业内同道交流的专业平台和增加感情的桥梁纽带。
目前,仍有很多人对“康复”存在很大误解,不少人认为康复就是按按胳膊揉揉腿,和按摩差不多,实际上,康复治疗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想象中这么简单。
记者了解到,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治疗、吞咽治疗、呼吸治疗、传统疗法、心理支持等等。针对不同的疾病,康复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所以,康复治疗在疾病痊愈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以心血管病为例,根据《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年我国的心脏介入手术有33万多例,但心脏康复体系基本空白,同一家医院的心脏介入病人,有康复的心脏治疗和没有康复的心脏治疗比较,死亡率降低20%,再次住院率降低30%。
浙江康复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叶祥明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目前浙江省康复治疗供需失衡状况依然严重。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共有945万老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达65.39万,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为脑梗、外伤等疾病及后遗症患者,但全省康复床位仅5147张。因此,浙江各大医院康复科的床位向来都很紧俏。
与“一床难求”的困境相比,康复医师的缺口更大。“康复医学的队伍还有很大短缺,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浙江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说,“现在,很多临床医生在做一些康复工作,但专业性、系统性还不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进一步来扩大我们的队伍,进一步提高我们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了解到,要为65万余患者提供康复服务,至少需要1200名注册的康复医师,3000名康复治疗师,而目前正式注册的康复医师只有423名,康复治疗师916名,仅为实际需要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少专家建议,要像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一样,鼓励更多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以培养更多的康复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