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老年人对手术都很“害怕”,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或担心自己眼底差不适合做手术,或惶恐术后恢复慢、效果差,干脆一拖再拖,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通过手术复明。浙江省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傅映晖表示,高度近视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眼睛问题,定期检查,发现白内障及早做手术。
(网络配图)
“摸黑”几十年
70岁大伯终于脱掉了“厚啤酒瓶底”
王大伯70多岁,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厚厚的镜片像玻璃瓶底,镜片上还有一圈一圈白色的圆环,看上去有些滑稽。
王大伯说,近来眼睛又干又涩,很不舒服。傅映晖主任检查过后,发现他患有严重的白内障,问了一句:“大伯,您这么重的白内障,为什么不做手术呢?”
话音未落,王大伯就激动地跳了起来,“能做吗?”王大伯说,自己是高度近视患者,双眼度数都在1700度左右,眼前只有一片片模糊的影子,走路全靠摸,吃个药看说明书都要凑到鼻尖上,更别提读书看报了。几十年过去,对于这种“摸黑”的日子,王大伯也习惯了,只不过提前退休后,更觉得日子索然无味。
大约两年前,王大伯患上白内障,当时也考虑过手术,但总听人说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情况不好,是不能做白内障手术的,风险太大,加上有个“同病相怜”的病友用亲身经历告诉他,做了也没用,还是看不见。王大伯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傅映晖告诉他,从检查的结果来看,他的眼底确实有问题,但并未严重到完全失去功能,“这个情况,是可以做手术的。”
王大伯一听,立刻决定手术。术后,他的矫正视力恢复到0.6。“终于能脱掉厚啤酒瓶底了。”王大伯乐呵呵地说,“现在在小区里溜达,还能跟邻居打招呼呢。”
高度近视患者不能做白内障手术是误区
“糖友”至少每年查一次眼底
傅映晖告诉记者,像王大伯这样,认为高度近视患者不能做白内障的还真不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高度近视患者得白内障的时间通常比正常人更早,发展也更快。”傅映晖介绍,普通人患白内障一般在60岁以后,而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内情况发生一系列改变,晶状体发生混浊的时间会提前10年甚至更早,她遇到过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最小的只有35岁。
傅映晖表示,不少人会走进这个误区,除了抱着“眼底有毛病,手术做了也是白做”的心态外,更多的是担心手术风险——在过去,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在1cm左右,对眼球的损伤相对较大,因此,以往患者都是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选择手术,就像是把镜子打碎了再粘合起来,只能模糊地照出一个影,相当于复明手术。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白内障手术早已趋于成熟。“切口可以控制在2mm以内,手术时间也很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傅映晖说。
对高度近视患者来说,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一旦白内障发生发展,会掩盖眼部其他严重疾病,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傅映晖曾接诊不少高度近视并合白内障患者,因为担心风险,一直拖着没有手术,也没有定期检查,视力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完全看不见了,到医院检查,发现视网膜脱落,只好放弃治疗。
“因此,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更应尽早手术。趁着眼底功能还没完全消失时,让它的功能最大化。”傅映晖说,“高度近视的人生活十分不便,打个比方,1000度的人只能看到10cm以内的东西,2000度就只能看到5cm以内了。”所以,对高度近视患者来说,视力提高0.1都是质的飞跃。
同样,糖尿病人也更易获得白内障的“青睐”,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得白内障的时间会比一般人早,发展也尤为迅猛。
然而,不少“糖友”有这样的疑问:“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做白内障手术?”傅映晖告诉记者,病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对白内障手术的印象还停留在在几十年前的“大切口时代”,“以前手术切口大,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加上糖尿病患者原本免疫功能就比较差,可能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同时,傅映晖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至少每年一查,一旦发现眼睛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