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浙大一院达芬奇机器人“上岗”,不过27个月时间。2014年9月11日,浙江省首台手术机器人落户浙大一院,开创了浙江外科手术的机器人时代。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浙大一院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普胸外科、心胸外科、妇科、肾脏病中心等科室全面开花,使得机器人手术量迅速攀升,在国内引领了一股手术机器人“旋风”。
1957例!“大高个”卖力干好精细活
一个操纵台、4条机械臂、一套3D内镜监视系统,这便是“达芬奇”的“标配”。乍眼一看,“达芬奇”的颜值并不算高,甚至因为1米8几的大高个看起来有些笨重。不过,这位“大高个”工作起来却毫不含糊。
手术时,“达芬奇”把四只“手”伸进患者体内,一边为操作台上的医生“直播”放大了20倍的腹腔三维影像,一边在医生的“指挥”下灵活地完成手术。
穿透、切割、电烧、打结、缝合……有了“达芬奇”的助攻,主刀医生安坐操作台前,动动双手,就可以完成过去一个腔镜手术团队的大部分工作。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介绍,截至目前,浙大一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量达到1957例,对患者来说,机器人“操刀”更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多学科应用机器人手术,完成大量高难度手术
目前,医院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科室包括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普胸外科、心胸外科、妇科、肾脏病中心,是国内开展科室最全的医院。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普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突破400例,完成了各类复杂的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的机器人手术,免除了传统胸外手术需要锯开胸骨或剪断肋骨的痛苦,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微创的手术体验。
妇科专家应用机器人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其中一位200斤重的胖大嫂患子宫内膜癌,但因为手术难度太大,被多家医院拒绝手术,最后在浙大一院“达芬奇”机器人的帮助下,成功切除妇科肿瘤。
同时,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还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多例活体供肾取肾术,开创浙江省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肾取肾术。
泌尿外科是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主要受惠科室之一。据悉,浙大一院泌尿外科2016年机器人手术达到641台,雄踞全国单台机器人手术量的榜首。在泌尿外科机器人中心主任夏丹看来,“达芬奇”无疑是她最好的助手。
“在操作台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放大15至20倍的三维影像,这样的视野,是普通手术或内窥镜手术无法获取的。”夏丹主任说,由于人眼的局限,以前做很多手术只能凭经验和手感,而现在,“什么该切什么不该切”一目了然。
手术过程中,医生双手的颤动被完全过滤掉,转化为稳健精确的机械臂的动作,大大提升了手术精度和手术质量。而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比如小骨盆区,不仅空间狭小,还有大量敏感神经束通过,就要靠360度运转自如的机械臂来搞定了。
此外,“达芬奇”完成的手术创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能大大缩短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达芬奇”会不会过度疲劳而“罢工”呢?王伟林表示,每台手术前,后勤保障队伍都会对机器人进行检查,确保它能平稳工作,因此在术中出现状况的概率非常小。记者了解到,在“达芬奇”上岗后的27个月里,还未出现过因故障导致手术中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