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了一架,心脏血管爆了
安徽人石大姐,今年42岁,在绍兴打工。前段时间,她因突发胸痛被送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CT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由于主动脉夹层随时有破裂致大出血死亡的风险,手术难度极大,当地医院建议石大姐转入浙大一院血管外科。
家人说,之前,石大姐跟工厂的人发生口角,大吵一架以后气得胸口疼,连话都说不出来,整张脸惨白惨白的,没想到是这么严重的毛病。
“归根到底,是血压没有控制好。”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说,石大姐有高血压既往史,但她没有好好吃药,只在不舒服的时候吃一点,平时把药扔在一旁,导致血压控制得不好。跟人吵架情绪一激动,血压就噌噌噌地往上飙。加上石大姐人比较胖,本身就存在动脉硬化等问题,“双重夹击”下,心脏血管爆了。
“通俗地讲,主动脉就像家里的水管,只能承受200的压力,瞬间加压到400,超出承受范围,就会爆掉。”张鸿坤解释说,血管又像轮胎,有内胎外胎,石大姐是“内胎”破了,气体流到内外胎之间。
增强CT结果显示:石女士的主动脉夹层裂口位于主动脉弓部,长达五、六十厘米,除了向降主动脉顺行撕裂,也向升主动脉逆行撕裂。
张鸿坤介绍,主动脉血管壁由内、中、外三层膜构成,正常情况下三层膜贴在一起,共同承受来自心脏血流冲击的压力。所谓主动脉夹层,是指这三层膜中的内膜出现裂口,血液巨大的冲击力将这个缺口进一步撕扯扩张,导致主动脉三层膜分离,从而导致血管壁的外膜单独承受来自心脏的血流压力。石大姐的主动脉夹层由于累及升主动脉,破裂的风险更高,更加凶险,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死亡率非常高。也正是这个复杂的血管部位,几乎被医生列为“禁区”,手术的成功率极低。
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手术中
微创开窗手术拆除“不定时炸弹”
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还是用浙大一院血管外科团队首创的微创手术,成了摆在张鸿坤面前的一道难题。
按照惯例,开胸切除病变的主动脉同时换上新的人造血管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治疗方案。但是,开胸主动脉置换手术,创伤巨大,手术风险极高,手术并发症极多,术后恢复极慢,常常出现“钱也花了,人也没了”,人财两空的情况。
而微创手术是应用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技术,在覆盖在主动脉弓部裂口的覆膜支架上精准“开窗”,保留双侧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手术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据悉,全国首例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原位三开窗手术就是张鸿坤教授领衔的浙大一院血管外科团队完成的。
最终,石大姐的家人选择了微创开窗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地完成了,石大姐在术后第2天就下床活动了。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浙大一院血管外科已经做了32例微创开窗手术。患者年龄分布在40——70岁,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7:3。
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药
由于死亡率极高,临床上,主动脉夹层又被称为“旋风杀手”,患者在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可达30%~40%。一旦发生破裂,患者可在几分钟内猝死,在院外抢救几率几乎为零。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很复杂,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张鸿坤告诉记者,大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都伴有高血压病史,且控制得不好。“血压波动,一高一低就会冲击血管壁,容易导致破口发生。现在天气比较冷,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更为剧烈,所以冬春季也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发季节。”张鸿坤说。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这种“老年病”逐渐年轻化,与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张鸿坤告诉记者,自己接诊的最年轻的病人,只有28岁。
对于高血压患者,张鸿坤建议,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在家中自备血压计,经常监测血压,出现头晕头痛,或者发现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此外,还应保持平和的情绪,平时多运动,加强锻炼。如果发生从未经历过的、难以忍受的突然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须尽快到医院就诊。